60

日漫同人市场要完?又是一次“狼来了”

发布于 分类 日漫标签 三文娱分析狮

昨天(27日),日本每日新闻发了一则消息:据推测,参加TPP的12个国家已经就著作权规则达成一致,预计今天要做最终决定,把著作权保护期延长为“作者逝世后70年”,侵权也将由“亲告罪”改为“非亲告罪”。

消息一出,就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有赤松健等漫画家直斥日本外交无能,如果通过这样的无理要求简直就成了美国的“家畜”。

TPP全称是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 ),由新加坡等国发起,后来美日韩等加入,谈论议题包括关税、贸易壁垒、服务业、知识产权等,“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近年影响力不断提升。

而“非亲告罪”的意思就是即使作者对侵权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提起诉讼,检察机关和普通人也可以起诉,这就对日本实行了多年知识产权处置规则有了重大的改变。要知道日本的同人二次创作领域多年来就一直在“亲告罪”——侵犯知识产权必须由作者本人起诉的规则之下蓬勃生长,还孕育出了很多知名的漫画家和作品,比如CLAMP和东方Project。

日本漫画家们情绪激昂,政府官方都不得不出来解释。

经济产业大臣宫泽洋一表示:假设把侵犯著作权改为“非亲告罪”,严格意义上说,漫画市场相关人士的做法都是违法的。但是,我认为只要对作者本人没有实质危害,没有构成重大问题,还是可以多方面利用原著的。从这点来看,还希望政府机关以及检察机关好好理解并加以处理。如果要商讨修改著作权法的话,我认为有必要综合判断,来实现内容的权利保护和促进原著利用的平衡。总之,不能不说侵犯著作权不会对漫画市场等参加者带来影响。

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则说: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非亲告罪化的问题,文化审议会著作权分科会商讨结果如下。2009年的著作权分科会报告书显示,根据作品的利用方式和利用规模不同侵犯著作权等给作者带来的影响也多种多样,因此一律把之视为非亲告罪并不合适。所以,考虑到文化审议会上商讨的内容以及国内外的诸多情况,我们有必要对之区别对待。

然后今天日本共同社就发文澄清了:在TPP谈判中,将原来的“有关音像制品的著作权侵权,即使不是版权方也可以提起诉讼”,变更为了“参加的12个国家,并不一定要统一标准。如果有可以有效应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现行制度的话,将尊重现行制度”。

事情似乎就这样以又一次“狼来了”告终,和之前几次闹传闻一样。

不过,为什么这几次都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呢?
三文娱此前授权转载过作者Scrummble写的关于二次创作的利与弊,这里再贴一次,不了解情况的读者可以通过它多一些认识。在三文娱微信公众号回复数字0420可以看到详细原文。

60

同人文化的大发展,模糊了“受众”和“创作者”的界限

遥想两千年前,孔子还在大呼有教无类,读书是被权贵垄断的特权;而当今,文化教育极大普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知识获取的门槛已经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海量的信息冲击着人的感官,人的审美层次一代比一代提高。时代发展到今天,人已经不满足于享用他人创作的作品而已;自己创作自己的作品,成为自己世界的卡密,已是不争的需求。

人,是不会满足的动物;无时无刻都在渴求参与感。

业余创作者的热情一直客观存在着。同人文化自月姬和鸣泣的时代起,就已经在抬头;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一直只能局限在小圈子里,无法以低廉的成本广泛而有效地传播。

但当今的时代已经不同了。曾经,画手不出本,作曲家不刻碟,作品根本无法被人得知。而今天的时代:画了画?去pixiv;写了歌?上niconico投稿。新人只要注册个账号就能发表作品,比跑印厂烧光驱的时代轻松多了。

二次创作的圈子,从同质化、黏性、转化率上来说,都是非常理想的。

而二次创作也有各种缺点。

1. 没有人知道你的作品会被二次创作改造成什么样子

前面我们说过,原作设定的留白空间可以引来「受众」转化成的「创作者」的二次创作。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二次创作必然带来或多或少的二次设定。

我们知道,念头转变为作品的过程是有损的,作品并不能完整展现原作者心中的气氛和气质;二次创作的创作者,又只能通过有限信息量的原作获得信息。到这一步,二次创作者心中的作品模样,已经与原作有所偏差。

按照圈内术语来说,这就是「OOC」:角色形象与原设定的背离。当现象严重时,会有热心读者指出二次创作者的失误;但更可怕的是OOC存在但不严重,没人注意到,或是二次设定得到广泛接受的情况,这时作者原意被曲解的过程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依托二次创作进行作品推广,本身就有被二次设定反噬的可能性。

2. 由新兴SNS和投稿平台构成的圈子相对封闭

阳炎Project是同人作品发家的,这点没有人会有异议。而同人作品的一大劣势,就是圈子的小众性。这是背负在所有同人作品身上的原罪。

动画这种形式从来不具备阳炎Project的主力受众,年轻人才是。而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传播媒介是什么?SNS,Niconico,Pixiv。

SNS形成的圈子有着天然的封闭性,兴趣圈和熟人社交占据了大部分江山。这些圈子有着自己的黑话(卧槽,www,prpr),自己的交流方式,自己的俗成礼仪,一言蔽之,独有气质鲜明;而这就是阻拦外来者的第一道围栏。

第二道围栏在创作者和受众的模糊上。新入圈的新人会发现,大手巨巨们一个个都有一技之长,无法进行二次创作的自己基本插不上话。

不像动画圈,谁都能看懂其中的门道,Vocaloid、唱见、同人图的圈子天生需要新来者被迫进行一定程度的科普才能继续下去;这两道围栏树起了阻挡新人入圈的屏障。同时受此影响,每个圈子内部的受众又相当同质化。这些使得一部作品的粉丝数目很容易达到饱和。

3 . 二次创作分散了原作的购买力

二次创作的宗旨和盈利不相容

由于Niconico和Pixiv等平台的横空出世,第五世代的同人创作不需要把所有鸡蛋全扔进卖本子和卖碟子的篮子里,鼠标一点轻松愉快。但这也带来了问题:受众为这些网站的免费模式所习惯,其付费意愿会有不可避免的下降。

Niconico和Pixiv的基本功能都是免费的。当然也有「高级会员」一类的附加服务,但这些钱是直接付给网站方,付费者不会有「自己付钱给创作者」的直观观感。

反正不花钱就能听到歌,就能看到图,我为什么要去花钱买CD,花钱买本子呢?当付费习惯得不到培养,付费意愿也会被相应降低。

这点对二次创作的冲击有限。因为二次创作者极少以二次创作维生,进行创作只是出于兴趣,盈利是次要考量。但对一次创作者,也就是原作者来说,当他们成为专职创作者,没人付费就会成为谋取生计的障碍。

二次创作分走了原本属于原作的蛋糕

虽然二次创作平台不花钱,人都有想要付费支持喜欢的作者的时候。你会倾向于把这钱送给原作者呢,还是送给二次作者呢?

二次作者也可以出本,出唱片,出周边,也可以让消费者付费。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二次创作的细分程度比原作高,比原作更能投部分人群所好,其差异化策略某种程度上比原作更有竞争力;而原作只能以对作品的专业打磨来取胜,说不好谁输谁赢。

正如上文所述,第五世代的受众购买力是非常有限的。此种情形之下,二次创作的衍生产品又分去了一部分购买力,原作的盈利价值又要打上一个折扣。

◆END◆

……………………………………………………

三文娱

微信公号:hi3wyu

新文化,新娱乐,新内容

干货最多的动漫产业新媒体

qrcode_for_gh_a6f29518b82f_344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三文娱已进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网易,知乎,微博等,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