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e2c294d7441027ce8307c9aea8f0688358622

十问中国漫画

发布于 分类 国漫标签 三文娱分析狮

中国漫画出路在何方?关于国漫的创作、运营和延伸,这些资深人士给出了他们的见解。

11月5日上午,翻翻动漫集团主办了一场泛娱乐时代漫画行业投资高峰论坛。

论坛围绕“互联网+泛娱乐”时代漫画创作新方向、漫画商业运营新挑战和泛娱乐语境下漫画版权运营新趋势三部分展开,三文娱节选其中十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受众偏好哪种题材?

二、平台青睐何种作品?

三、中国漫画的劣势和优势是什么?(重点讨论了讲故事问题)

四、网媒纸媒有何不同?

五、作者编辑如何平衡创作和商业化?

六、单兵作战与公司运营各有什么利弊?

七、中国漫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八、漫画这种表现形式是否会过时?

九、怎样更好地运营一部作品?

十、什么样的漫画改编影视比较合适?

鼎晖文化投资合伙人陈悦天、漫画家巴布、网易漫画运营经理杨仲伟、《圣斗士星矢》责任编辑松井荣元、传媒梦工场CEO蒋纯、漫行文化传播总经理张莉、知名漫画家幽•灵、翻翻动漫集团副总裁陈晓东、咪咕动漫主编徐小丽、LM动画制作负责人里见哲郎、爱奇艺战略投融资副总裁王姝文、MF董事三坂泰二、云莱坞CEO吴又等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下是三文娱编辑整理的内容:

3

一、当前中国漫画受众的题材偏好

巴布(正在改编南派三叔《藏海花》同名漫画):在座的各位都是大前辈,所以我在这里就当做是抛砖引玉,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受众群体不同时代会有变化的,但总体来说大陆还是以年轻人为主,还是以学生为主。所以他们看的有一些话题比较喜欢的,一般就是一些比较激动人心的题材,比如战斗漫或者比较搞笑的日常漫,对他们来说也是调剂生活很好的一个题材。

杨仲伟:其实中国的动漫发展到现代将近过了一到两个时代了,我们明显发现当年的90后、80后他们也进入到社会了,这些用户、这些族群本身就是看漫画,但是他们年龄长大,他们长大了以后,除了年轻时候看的一些少年漫画、热血王道漫画之外,他们也想要接触更多跟社会有关的漫画内容,再以上移动互联网的关系。所以我们从平台方观点来看,会发现现在在移动互联网上像惊悚恐怖、悬疑或者是一些跟社会议题有关,有热点的作品,可能也算是另外一块漫画创作的蓝海。这是我们平台上观察的。

二、平台青睐何种作品

杨仲伟:就网易漫画平台而言,身为一个漫画平台,我们不会说侧重于哪一个方向,我认为侧重于哪个方向这件事情或者哪个作品,应该由用户来决定。我简单说一下网易漫画平台目前在平台上点击率比较高的作品,在惊悚部分,例如像《中国怪谈》、《中国诡实录》这两部是惊悚恐怖的作品。另外搞笑的偏内涵漫画,像《杀手古德》这种类型的作品,都是用户点击率排名前三的。所以与其说我们侧重于哪一部作品,还不如说我们是根据用户点击来作为一个评估的。

杨仲伟:就以互联网平台立场来讲,我们还是比较相信大数据。所以刚刚我讲比如恐怖和悬疑、搞笑,这三个类型比较受到大众的喜爱。但编辑部自己内部谈漫画的作品或者未来一个作品方向,我们对于提供给女性用户读者群阅读的作品也是比较有兴趣的。这些东西我们也在观察,还是那句话,以互联网立场来讲,我们还是比较相信不是我们要给用户什么东西,而是用户反馈给我们我们做什么样的东西会比较合适。

三、中国漫画的劣势和优势

杨仲伟:我前面有讲过,其实中国的漫画已经发展这么多年了,我自己感觉到中国的漫画不管是创作的内容或者环境等等,其实已经走出了另外一个属于它自己的风格。最简单来讲,在中国现在比较流行的漫画的格式可能会是比较偏向条漫的模式,也正因为条漫这个模式比较符合移动互联网,也就是手机上的阅读,所以这一块刚好符合目前整个互联网的大势。

在内容上面我自己觉得,就是我们常讲的中国自己的创作者创作的漫画是接地气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国自己的原创漫画在这块的确占有优势。当然也有一些缺陷。

目前我们自己在看的大部分中国漫画家会有很好的画技,会有很好的点子,但是缺乏的是不会说故事,也就是说在编剧能力上面中国漫画家还是有可以再进步的空间。

我们都知道漫画是一个创意的产业,很多漫画家会觉得包含编辑或者是公司必须要尊重他的创意,所以漫画家可能很排斥所谓的老梗。但我要讲一件事,老梗人人爱,很多套路、很多桥段,经过几百年的创作发展已经被定型的,而事实上很多用户跟读者就是喜欢这样的套路。我觉得换一个方式去讲,我们可以在说故事的方法去遵从这些套路,但我可以做出更好的属于在地的一些文化故事的点,故事梗的发祥,如何训练中国的漫画家能够更好把故事说出来,再结合我刚才说的我们的优势,无论是格式或者创意上面,我相信中国漫画未来会有一个更好的变化。

陈悦天:更细化一点,不会讲故事究竟指故事的结构不太好,埋线不太好,还是每页故事相关的分镜视觉引导,前后的节奏感、高潮起伏不好?到底是什么东西不好?

杨仲伟:我个人觉得,进入条漫时代分镜这个东西不用太过于的考虑,我们发现很多漫画家对于分镜非常执着,但他往往在执着过程中忘记了故事的本原,就是要让人家看得懂。

我们自己有一个漫画家,他非常坚持一定要画很精彩的画页,或者很精彩的画面等等,但是他为了要安排这些画面或者是这些画页,或者是画面非常丰富图的时候反而忘记了他说故事的方法,连最基本的故事他可能都说不清楚。

所以我觉得还是那句话,说故事这件事情,你怎么样把故事从头到尾说到完,姑且不论精彩不精彩,就很简单你如何把故事从头说到完。

在座的很多朋友应该都是家长,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习惯为自己的孩子在晚上睡前的时候说故事,因为我自己没有小孩,我有时候跟我亲戚家的小孩讲故事,我经常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前面说的非常精彩,天花乱坠,但是不知道怎么收尾,我故事架构不是完整的。

我觉得中国的漫画家,包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包括编辑也有这样的状况,我们如何思考,如何说一个很庞大的故事、很精彩故事之前,最简单的一件事是先思考怎么把一个故事完整的说完,这是大家可以去思考的一个部分。

松井荣元:我和中国的漫画家合作有十年了,这十年中经常遇到的是对方的画风很漂亮,但讲故事这一点不太够,所以您可不可以教我们怎么讲故事,我经常会遇到这种意见。

最近我的想法开始改变了,我最近接触的漫画家里面,我觉得中国漫画家不一定非要在故事上非常有局限性,你可以把这个东西全部丢掉都没有问题,因为中国人在学习方面是很强的,所以大家一边学习一边写故事。所以和日本漫画家比起来,中国漫画家在写故事这件事情上面已经很努力的在做了,所以结果就变成了很无聊的东西

我想说的是中国漫画家,因为大家都是学生时代很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写故事,可能这种娱乐元素就比较少,所以结果做出来的作品就缺少娱乐性。

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故事对于漫画来说只是一个道具而已,就像刚才杨先生所说的,小孩子也要在睡觉之前看小画书,但那种最重要的是画面,故事性当然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画面。

那漫画家为什么要创作漫画?是为了让别人看画面,所以这个故事只是一个道具而已。像日本的电影也是这样,制作电影的时候首先会想一想,看起来很屌的场面,很厉害的台词,正是因为通过这些台词、通过这些场面才来进行了故事构造,而不是先进行了故事构造才有了这些场面。

所以比起故事其实角色是更重要的,只要角色能做的好,故事性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创作一个好角色,让这些好角色在部作品里面任意地玩耍,这样故事就诞生了,就像刚才杨先生所说的,这样故事性就诞生了。这只是我的一个看法而已。

巴布:其实刚刚两位前辈说的讲故事这一点,让我想起我们学生时代的那个高考,其实有一个最后的作文就是800字作文。其实我们在语文课的时候,老师都会教我们高考的时候800字怎么写,他会教我们一个套路,一个条条框框的,应该在开头怎么写,过程怎么写,结尾怎么写。我们也按照老师教的这个套路去写,最终我们高考通过一个套路获得一个比较保险的、稳健的分数,但最终我们会不会写作文呢?会不会表达呢?这就是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们的环境导致我们作为创作者受到了一定条条框框的影响,并没有发挥自己本来的表达能力。

对于我来说,可能中国漫画的现状,刚刚两位前辈讲的讲故事那方面比较欠缺,环境这可能是相关的。另外作者比较在于分镜,因为我们毕竟画的是大神,肯定希望这个画面表达比较绚酷一点。

同样我也比较同意杨老师说的讲故事很重要,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一个画面非常深刻,就是男女主角在船头抱在一起吹海风的画面。大家看可能就是一个纯粹很美的画面,但因为那部电影男女主角,导演都非常棒的把他们两个人情感关系塑造的很好,所以观众在看这个画面的时候并不单单只是一个很美的画面,还带入很多很美好的情感在里面,所以画面很重要,表达什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漫画作者相当于电影导演的角色,应该做到这一点。

陈悦天:巴布谈到了一个很深层次的东西就是情感,故事也是塑造情感,可能画面元素、人物也是塑造情感,最重要的是通过情感让受众和作者、产品产生共鸣,这可能是影像艺术最厉害的地方。

四、互联网和纸质媒体的差异

杨仲伟(经历过纸媒时代):互联网跟纸本的阅读整个形态完全不一样,互联网的阅读已经把纸本阅读方式完全颠覆掉了。

首先最简单的是在速度上面,大部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在手机阅读漫画时间非常短,所以以往我们会说传统的纸媒漫画,比如我连载,连载是周更,但现在周更可能没有办法满足他们需求了,以前周更8—16页,现在移动互联网上周更都没有办法满足需求,有些用户要求日更,但日更不可能的,这太困难了,但的确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很多漫画家就会把一回16页的内容拆成几页,这样在互联网上面阅读。但这样的做法就会造成漫画内容的节奏会有问题,但问题是现在的用户就喜欢这样子,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如何将漫画的内容简化,不管是在画面或者是内容上面,如何让它简化。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的条漫,条漫一回20格,20格之内把故事讲完,这就对编辑和漫画家而言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如果你今天进入到移动互联网,你的屏幕是彩色的时候,你势必就必须要接受彩色的漫画,彩色漫画上色的人力绝对比黑白漫画来的多,你要如何解决团队或者是漫画家要在快速,又要上成彩色等等各种条件,如何去把这个工作流程给理顺,这件事情也是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我觉得主要还是在格式上面。

陈悦天:在格式上面、在节奏上面其实都是有差别的。松井老师从纸媒时代过来,有对比或者感想吗?

松井荣元:日本经历了很多,自己也认为走在时代的前端,但又是被时代超越的,比如家电行业、游戏行业都是这样,漫画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其他国家已经提前迈入了数字时代,但日本对数字方面并没有像其他国家发展这么快。所谓漫画是一个很大的题材,日本的漫画在其中只是属于一小部分,在日本人没有注意到数字漫画这方面的时候,世界各个国家都已经开始走了数字化这条路。所以对于日本漫画来说只有在这一块持续战斗了。

松井荣元:日本去年网络漫画利益已经超越了1千亿日元(约70亿人民币),已经超越了纸质媒体,超越了纸张漫画,日本人不太能接受新的事物,因为网络漫画的读法基本上用手机或者IPAD读,这种和纸张读法完全不一样,如果日本能够扩大心胸接受这种东西的话销售额会更上升。所以对于编辑来说,这种新东西以后要持续学习下去。

五、作者和编辑如何平衡创作和商业化

巴布:作者和编辑,松井老师说了他们有时候会成为对手,就是他们各自会有意见上的分歧,譬如作者有一些创作过程中想表达的事情,也许在编辑的眼中并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应该说不一定能引起作者的共鸣,作者看了也不一定能为这个作品的衍生周边去买单,但恰恰那些想表达的观点正是那个作者自己想去展现的,所以就会有商业跟艺术之间的分歧和斗争。但我觉得很多时候最终作者也许会选择向商业那块去做改变,承认那块。

陈悦天:杨主编怎么想的?

杨仲伟:站在商业化平台的立场,编辑的身份肯定必须要求作者来进行商业化,包含可能一开始在设计上面,一开始很多作品还是奔着改编游戏,或者一开始就奔着改编网剧各种衍生来设计。

当然有时候作者也会有一些反对,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做的是不断地跟作者沟通,并且分析跟告诉他我们如何让商业化跟你的理想能够互相兼顾,我们也只能够做到这部分。

但以商业化平台来讲,我们也在尝试另外一个部分,比较类似像美漫那样的方式,也就是团队创作,我们现在也在思考跟尝试这个部分,就是我们把所有漫画的环节、传统环节全部拆分,从剧本、概念、构想等等全部改用团队创作,当然这个版权部分是全部归属在商业化的平台,我们也在尝试用这样的方式。因为我们不能否认,像包含美国DC或者漫维那样的模式,的确是为漫画创作带来更大的收益跟商业化的收益。所以以平台立场来讲,以商人立场来讲,我们的确在思考跟尝试这件事情。

陈悦天:松井老师有一些怎样的想法?

松井荣元:其实我刚刚开始做这行80年代的时候,我刚刚进集英社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条例,比如你的舞台在外国,这种东西会被前辈说你这个绝对卖不出去,不能这样做。但慢慢到90年代改变了,刚开始觉得卖不出去的东西,到了90年代也卖出去了。对于漫画还是非常想让作者画想画的东西,但如果画这个总是卖不出去,如果说这种时候什么东西最重要的话,那就是点子最重要。

我说一下集英社的东西,那时候有很多作品是一直穿着学生制服,穿着这种学生制服就越来越卖不出去了,因为这种作品太多了,所以就换掉这一点,换了别的题材,那就给车田正美老师推荐穿盔甲,穿着盔甲以后当然车田老师不愿意,但慢慢这个东西创作以后人气出来了,所以作为作者他自己也接受了。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一开始要让作者画他想画的,如果实在不行了再提出各种各样好的点子让他来参考。作为结论来说可能比较奇怪,但我是这么想的。

六、单兵作战与公司化运营

张莉:我的搭档是慕容引刀先生,他创作的IP叫做刀刀狗,正好2017年是刀刀狗的15周年。我们公司化运营它其实今年应该是第四年,也就是在它的影像十周年的时候才开始成立团队。

4

我也是做内容出身的,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仍然认为是一个内容团队,所以我们很开心地探讨每天作出非常好的内容,让读者喜欢。但很不幸的是你把这件事做下去的时候需要人来帮忙,因为你观察到市场上需要的那个点的时候就想创作出来,但是画画像织毛衣一样要一针一针织,这样需要时间,你想快就需要人手,增加了人手你就需要钱,当你需要钱以后,你就不能愉快地所有人都进行内容创作了,你要有人分出来进行赚钱这件事。

而赚钱这件事非常矛盾,一方面你不想伤害内容创作,但另一方面你又不得不告诉他你这个内容创作可能在市场上赚不到钱,赚不到钱怎么样让这件事情长久活下去。所以大概经历了三年的时间,我们非常固守在内容创作上。

在今年这一年我们迈出了非常大的步伐,我作为运营的角色,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关注内容本身的创作了,我去完成一个公司自造血的情况下它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我怎么样出去挣钱,但是我挣的钱其实是回来包养这位艺术家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关系当中,我先抛砖引玉,我们的状态现在是把我们团队一分为二,运营部分真正去实施商业上的思维,这个商业思维是要跨越出动漫行业传统的方式,比如大部分动漫公司仍然在靠两件事情活着,一个是授权,另外一个是广告。

(突破)是跟你的方式结合,找到边际效应最大的,我们干的一件事跟互联网很相似,就是我们内容产品在这里,那我要做的是找到适合我们内容产品的产品,可以销售的产品。

另一件事是把流量带给他,大家可能觉得很好玩,我们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宠物食品,就是我们一直觉得刀刀狗是一个拟人化的形象,它表达的是人的情感,但是我们忘了一件事,它是一条狗。对于这个狗转化的最大边际效应商品是什么,最后我们关注到的是宠物行业,狗粮。所以我们跟天猫狗粮食品的第一名合作,在天猫上狗粮销售是排名第一的,我们跟这家企业正式合资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专门做刀刀狗狗粮。但是这个狗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狗粮,是赋予了它互联网内容的玩法,同时包括它全套的生产系统,包括它的内容生产系统和产品生产系统是全部打通的,你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是一个内容公司和一家宠物食品制造合营的一个市场营销公司。

类似于这样的突破口其实还是可以一个点一个点打出来的,在这样的事情上你会全情投入,因为你授权不会做这个品牌做投入,我只是把我的图库给你,我今年做的内容给你就结束了,大部分中国企业是图库给我了就印在包装袋上或者说明书上。其实这个没有用的。所以你要让这样的东西获得新的市场生命力,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它的据点是内容,但对于我们做内容的来说据点是你要进入到销售。

蒋纯:您这边彻底从工作室变成了一个公司的运行。幽灵你们从单兵到工作室这边有什么感受?

5

幽·灵姐妹

幽灵:我们是双胞胎,我和妹妹在北京创作。现在漫画主要是在微博连载,融资、钱这些总是我也不太懂。

但我觉得这个漫画是否市场,适合商业化,很多时候我们只遵循有趣和新鲜,如何做到新鲜?就是你要走的比别人快半步,可能还是要有共鸣,还要接地气,但你又要比别人多走半步,看到潮流最新的点,从这个点出发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大家可能觉得才会新鲜,这个东西才更有开发价值,说白了个东西比别人更潮,所以目前我只能说对于作品更多探讨怎么样让这个作品更有价值化。

对于工作室这一块,以后我们目标肯定是做工作室,毕竟个人单打独斗是比较难的事情,因为我们是两个人,所以可以有一个人稍微分心一点,做一些运营商新的想法或者拓展一些别的项目的业务。但重点来说,如果你是一个漫画作者,还是应该让更多心思放在作品上,让专业的人帮你打理其他的事情,当然复合型人才也有,但现在来说比较少。

陈晓东:其实延续上一场的谈话,包括个人创作好,就是所谓的单兵,再到公司操刀,整条线上我个人觉得没有说哪一个方面一定是OK,哪一个方面一定是不OK的。

但单兵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他背后的思考逻辑是反向的。

早些年的一些漫画家,会比较自我,不愿意接受编辑的市场化建议。那个年代,很多漫画家首先在没有资本的介入,没有市场的关注,漫画家生活是很苦很苦的,这个过程当中他有一种创作的冲动,那是发自内心对艺术的冲动,这些冲动变成要钱来支撑,他想着要钱来支撑的话第一把这个故事画出,第二在画出来之后,他在日思夜想这个故事哪一本刊,可不可以给我上刊?有人给他上刊了,他觉得我还行,是不是稿费可以要高一点?稿费要高一点,像美剧一样很幸运也没有被腰斩,也可以单行本了,他就在想这个单行本发行量多少,能不能多发5000册?版税能不能从7%到9%,9%到封顶,我要12%,就觉得到此为止了,接下来真正商业变现的途径他完全没有思考。

这个思路我觉得是不对的,也就是说公司承担的使命,除了天才型的漫画家或者天才型漫画家组合与团队以外,本身符合商业逻辑又符合漫画家的思维应该是有一个团队不断跟漫画家去探讨、碰撞,未来两三年以后,也就是幽灵姐妹讲的提早半拍,市场是在哪里?比如玄幻、穿越、格斗还是什么,题材在哪里?要追未来的热点,当你形成一些数据化、团队化的分析之后,相对这个事情就靠谱了。

当然有可能出错的几率也会有,然后应该由团队跟漫画家沟通这个题材怎么做故事,当这些东西全部想清楚之后再开始全面做,这样做的作品第一是符合漫画家的心愿,第二这个作品也是符合背后经济团队利益的,这些作品同时也是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想看的作品,这样子就会形成一个多赢的格局。

徐小丽:刚刚晓东总一直在讲我们是一个大平台,其实对于漫画原创来讲,我们咪咕动漫应该还是一个新生的平台。

从平台方来讲我们可能要用一个网络流行语言叫做雨露均沾,不管是工作室还是个人,我们都希望合作,我们都希望跟最优秀的那一方去合作。但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我们会总结一些跟不同性质合作方合作的一些规律,比如说我们跟工作室,大家可能相对迅速商业化,你讲的我都懂,我讲的你也都懂,大家默契度更高。但对于个人作者来讲,我们会安排不同的编辑跟作者对应,因为每个创作者的脾气大家都懂的,很难去把控或者很难去揣摩,而且非常的心思细密,所以我们会根据不同创作的故事、根据创作者来分配不同的编辑,我经常说我们的编辑是十八般武艺全能。

另外一个我跟晓东总非常相像,在真正看漫画本身,其实我自己看漫画可能涉猎很多,但我整个人是管理方面的,在我平时阅读可能更多是看一些文字类的书,但我觉得这个是相通的,创作是相通的,不管是创作文字还是创作漫画是有一个规律可循的。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对接过程中,我们会漫画所有类别分成七到十类,我会安排不同的、有特长的编辑去对应,就是我们的漫画编辑我会要求他在每一个领域内要比我更懂。比如他专门是走女性向的漫画,他在谁一块要比我厉害,但是进行编辑兴趣、出发点就专注于这一块,可能对于别的都不了解,但没有关系,所以我要找这样的编辑,安排这样的岗位。每个人在每个领域都比我厉害,那我这个主编就当的很安心了。我可能会侧重跟工作室、跟个人的交流,还有将来更多合作的方面。

七、中国漫画产业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莉:最近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我想讲的是一种血液上的改造,我们为什么要成立一个团队,公司化运行或者需要平台?

其实我觉得公司化运行当中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公司化运行了之后可以有新的血液给到创作者新的灵感。比如说宠物食品的合作,好的商业合作一定是反哺你的内容创作,可能有人觉得你去做狗粮,这个好LOW。其实完全不是。

当它反响的时候现在已经对我们内容创作产生了非常好的推动力,原来慕容老师和我们90后的团队反复考量,我怎么再把刀刀画的更好,我的内容怎么样做的更好,思路其实是有局限的。

当我们一脚踏入宠物行业的时候,他们自己突然茅塞顿开地说,对呀,我们可以做萌宠,而萌宠里面我们可以把所有狗都做一遍,因为刀刀是一条不存在的狗,但是还有很多存在的狗,而现在90后或者我们可以说全年龄段对宠物、最萌宠都是没有抵抗力的。他们这样的思路一旦打通以后,现在已经开始做了,比如以前以刀刀为主形象,我们中国人都明白,做过加班狗、创业狗、单身狗等等系列的狗,而这些狗代表的是人。

6
接下来他们就反过来说,OK,刀刀就是刀刀狗,现在我作为一个新的,可能哈士奇代表的是加班狗,刀刀和加班狗。这样内容一下子变丰富了,而且对于我们市场营销来说它是一个矩阵式的打法

当你有了这样的内容创作以后,反过来渠道给你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于是我们获得了新浪动漫频道和新浪电商频道的双重支持。它支持你的方式都是我来扶持你的号,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刀刀狗或者慕容引刀这样一个号,它没法儿扶持,现在我除了刀刀狗可能会出哈士奇,可能会出一群狗。当你变成矩阵以后,新浪动漫频道马上过来,你只要向下内容跟动漫相关的,这个内容我们主推,我们可以系列把你这一群号推出去。这个推出去之后,新浪电商它们要扶持我们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因为去年新浪电商主营的内容是服饰和流行时尚,今年的主营内容当中十条里面最重要的前面两条第一条是宠物,第二条是动漫,我一看就乐了,于是我们这个宠物+动漫的合资公司一下子成为了它们的关注重点。它扶持的方式也是通过各种号的扶持,然后进行电商转化。

另外一条感慨比较深的,中国读者对于新技术接受程度是非常非常高的。所以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如果你不关注到整个社会在技术推动的情况下发生的新的变化,而固执到自己的内容创作形式上,你会错失很多好的机会。

但对于我们内容创作者来说我不了解技术的情况下怎么把内容间接在技术上,利用好技术的力量呢?所以刚才陈总提到我们引进了新的合伙人,他一方面是大型企业的战略顾问,他有非常强大的商业眼光。另外一方面他是技术出身,因为他最早是英特尔的。

最近我们开发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从双十一开始大家就可以在我们的刀刀狗公众号下面跟刀刀狗聊天,也就是说我们养了一只刀刀人工智能,刀刀的AI。

这样的东西我们想得到,但是以前我们无法执行,当我们有了新鲜血液进入之后,我说我好想养一个这个,马上这样的团队就来了,而且这个团队非常强大,因为他是微软小兵的团队,他是微软的高管,他出来以后就成立了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是toB业务,直接把他们一套业务对接到刀刀狗身上。他们的最大好处就是同一条系统,他的口号是每个人都可以养一个自己的AI,也就是你天天教它用你的语气,用你的思维去回答问题,当你教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就是你的代言。所以现在刀刀员工非常苦,但是乐在其中,为什么呢?1万条问题过来,每一个问题要有三种以上的回复,所以我们所有员工都在用刀刀的思路去回复这1万条问题。但事实上你要养成这样好的一条AI要10万条以上,所以最近测试效果现在非常好了。

刀刀用它的方式,包括我们还有全套的表情,刀刀最擅长的是有上千张图全部是讲情感的,到最后抚慰你心灵的时候送你一个图,送你一个表情。我觉得这样的东西在中国读者群当中一定引起新鲜的一个技术型,反过来推动内容创新非常有趣的尝试。所以类似像这样的东西我觉得对于我们个人创作者来说,其实他关注不到。当你进入到一个好的团队运营的时候,有合适的血液和合适的资源,这样可以给到创作一个新的爆发点。

徐小丽:我们作为一个是刚刚开始不到一年的原创平台,我一直想着既然是公司,肯定要怎么样去变现,因为我原来也是在纸媒出身的,思维模式可能比较简单,就是我到底投多少,我能赚多少,既然是公司给我发薪水,我总不能让它亏本吧?

来到咪咕动漫,面对的是海量的作品,因为遇到问题肯定想到怎么解决,我自己想了一下,利用我自己原来学信息管理理工科的思维,可能跟其他主编想法有点不太一样,我会把他用数据库的方式把所有作品分类,有非常多的纬度,长线的、短线的,根据不同题材的甚至是不同创作者的,我们将来打算在什么时候节点的,什么时候收尾的,什么时候可以有五年计划等等,不同的纬度要做一些数据库的尝试。利用这样一个数据库,比如将来我的五年计划,我怎么样清晰地投入产出,我清晰的平台的画像能够出来,免得做了三年我们再返回头往前看的时候,业界会认为你这个平台已经被打上标签了,有时候平台的标签并不是自己希望要做成的,比如人家一提某某动漫可能第一反应就是上面都是这样的作品,我们不希望会被打上标签。所以我们就要在前期做的时候有很多数据方面数据点的控制,以至于别人看咪咕动漫可能目前好象不知道怎么去描述你,但可能在接下来的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我们的规划下来大家可能才会有一个清晰的画像出来。但这样的画像它绝对不是一个单纯性质的或者是一个单纬度的画像,咪咕动漫将来做的是一个复合型的、多维度的画像,我们希望能够做到中国原创平台至少前端的一个平台。

八、漫画是否会过时?

蒋纯:在纸媒慢慢退出大家视线的时代,漫画本身在变迁当中的表现形式会不会过时?会不会受到一种挑战?就跟我们过去有的很多艺术形式一样会被边缘化,而用更加综合或者更新的载体来替代?

张莉:我始终还是认为时代在变,就像我们另外一位合伙人讲的,我们要关注到时代的想法,就是站在现在看未来和站在未来看未来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我还算是80后,勉强扯在80里面,到了大概十几岁快到二十岁的时候才接触互联网,但如果到了我的孩子这一代他们完完全全成了互联网原住民,这是不可逆的一种时代潮流,你如果对于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你希望他长大以后对于纸媒有多么深的情感,我觉得这个不是特别现实。

所以如果我们站在未来看未来做这个事情的话,我们近期探讨比较多的就是富媒体这样的形式。前段时间韩寒做了一个广告,广告里的形式呈现就是微博,但微博使用了富媒体的方式,有的是Flash,有的是瞬间移动,其实它仍然是静止的东西,但是它做了富媒体的表达方式。

我们针对下一代的受众,漫画当然是基础,但在进行漫画创作的时候,漫画创作者的思维一定要跟上这个时代。赋媒体表达方式是我们非常关注,而且我认为它确确实实是代表未来的,也就是说包括每个时代的红利,我们说互联网红利没有了,但现在视频时代的红利看到马上要来的。视频时代的红利我们作为漫画家怎么去抓住它?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如果你不抓住就会被淘汰。

昨天晚上我还在跟慕容讨论,我们作为漫画家真的太辛苦了,比如慕容老师的作品是一张一张单幅的漫画,没有故事,我们想把这一张张单幅漫画变成故事怎么办?我们把这些单幅漫画一帧帧画出来,再做成动画。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个过程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等到你做出来可能已经没有人要看了。那这个事情你怎么解决?视频化时代怎么样迎接视频?我迎接视频的方式是什么?

昨天我们还探讨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比如慕容老师的一张画,一个高跟鞋甩过来,刀刀我在躲,上面那句话叫做:有的时候女人不讲道理基本上是因为爱你。我怎么样让它视频化呢?

我想到一个特别简单的方式,我可以到街上街拍,也可以找演员来演,一群男士们你来讲讲你对于女士不讲道理这件事情有什么你的表达方式。我把其中最精彩的,甚至这个脚本都是我写好的,你给我演出来,我把这些编成一个30秒的视频,名字叫刀刀说,刀刀说了有的时候女人不讲道理基本是因为爱你,后面刀刀说完大家说。因为刀刀图有几千张,观点是在的,可以迅速做出一大批内容。那么这个视频内容我们怎么巧妙的再把它跟漫画方式连接起来呢?大家可能都看过那些男人不解风情一针一针图贴出来的,也就是说前面可能是漫画,但后面就是从视频里面,把大家讲的这句话直接这一针接下来,我可能是几针漫画几针真人图,就变成了条漫,也就是同一个内容拍出来既有视频又有条漫。

幽灵:大家都说纸媒在衰退,但我觉得更多并非是纸媒在衰退,而是杂志的连载形式可能发生了改变,更多变成了网络上进行连载,条漫的形式可能比较流行。网络连载也有另外一个好处,一方面带动了纸媒和出版,因为有很多漫画在网上放出了之后浏览量和读者群反倒会更大,更多人在广上看完漫画之后买实体书是为了收藏。但在以前看完杂志去买实体书的读者,更多是因为可能杂志漏了几期没有看,或者买杂志太过于麻烦,可能想等最后集结单行本的时候再去购买,所以只是一种形式发生了改变。但现在我个人觉得出版、纸媒这块仍然和互联网联动性非常大,其实两边是互相带动的,所以并没有很影响纸媒这一块。

陈晓东:由于时间关系我长话短说。我要给漫画家鼓动充足的信心,只要人对美好的追求还在,图文的表现会越来越年轻化,未来一代不是读语言文字,他是读图文字语言,用图文来表达的语言一定是有价值的。哪怕是现在载体改变,哪怕跟张莉总探讨是载体改变,哪怕未来载体改变到植入芯片,那你眼前还是有画面,如果不是实景画面,还是要通过画来表现,只要用画这个表现不改变,不管载体怎么改变漫画家永远是未来最吃香的行业。

第二,真正等到漫画如果要消亡的那一天,我没有办法想象,就像我曾经听过一个摄影师讲过,现在在追求极致,一秒钟拍8张,拍12张,但不会一秒钟拍24张,技术老早支持了,为什么?当一秒钟可以拍到24张以上的时候,照相就真正消亡了,因为你不用去抓,只要一按快门就是一本电影。我没有想象到那个年代漫画会怎么样,但是在座的各位,特别是像我这个年纪,我对漫画是充满希望的。

徐小丽:简单讲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跟晓东总一样,以前是一个读文时代,从80后开始基本上是读图时代,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所以基于这一点,漫画当然是将来的朝阳产业。第二点,我一直认为所谓的纸媒跟互联网媒体的对立或者说是此消彼涨真的是不存在的一个概念,其实我一直认为所谓纸媒都是载体的不同,因为载体的不同对应的是背后你吸收文化知识时候的心态不同,可能你在读纸媒的时候可能更加精神集中,你学习的过程可能会更加迅速。但你用互联网的时候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分散,这是劣势,但可能你的思维更加开阔。所以它只是对应的是你背后在吸收这个知识时候的心态跟集中程度,以及你学习的效率等等,我觉得这两个是一个伪命题,所谓纸媒跟互联网是伪命题,只是对应背后你这个人在接受知识时候各种各样的形态。

蒋纯:非常好,我们对于美好的东西,对于图的需求这些东西是永远存在的,只是在载体变化当中我们要怎么样更好适应未来的发展。我们现在也看到了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已经为这样的变化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所以确实也让我们对新的漫画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九、怎样更好的运营一部作品?

里见哲郎:首先我想站在我们自己动画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我认为对于动画来说应该先把角色给塑造起来,当角色塑造完之后我们再来进行接下来的剧情讨论。但作为动画因为制作时间会特别长,所以我们和其他不同,例如漫画、文学、影视画等这些媒体也要进行一定的讨论,来商讨我们动画制作完成的时机,首先我认为这个时机是最重要,什么时间把这个动画公布出去来给之后的产业链进行拓展。

陈悦天:所以规划合适的投放时间,留出制作的时间是比较重要的吗?

里见哲郎:因为动画和其他一些媒体不同,它是免费就可以给大众看到的,但它的优点也在于它暴光出去之后可以比其他媒体会吸引到更多观众,所以比起其他媒体在什么时候暴光就会影响到资金流入整个环节的过程。

陈悦天:动画确实在经营当中确实有一些不同的环节。对于如何运营好一部作品三坂泰二先生是怎么想的?

三坂泰二:因为我之前经历过很多漫画、小说作品的编辑,我认为把一部作品体现出来并不是说一定要所有的平台、所有的媒体都是非常忠实的体现出来,而是可以针对不同的一些观众、不同的一些受众群做一些特定的改编。作为一部小说非常有趣,我们给它画成漫画之后它可能又会有更多的味道展现出来,再进一步把它动画化的话,可能有更多让大家感觉比较好的地方,这样一点一点升华上去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陈悦天:就是针对于每一种媒体要有媒体开发,凸显出这个媒体所带来的价值是吗?

三坂泰二:是的。

陈悦天:王总来自于爱奇艺,从平台方角度来看,一部漫画作品要运营的好你觉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

王姝文:我在爱奇艺整体负责公司的投融资,所以我并不具体负责具体的业务。所以在业务方面我应该坦诚来讲我不专业。从平台来讲,我们从来不单独去看IP的表现形式,因为我们从来都是整体去看IP。从源头开始,文字、图片、漫画,现在在爱奇艺平台上也有了爱奇艺文学和爱奇艺漫画的插件。我们一直都是整体的看整个IP运营。至于某种题材或者某个内容或者某个IP适合,是不是全链都有,比如它有文字,文字又改编成漫画,又改编成动画,或者真人影视,然后同期还会上游戏,这要根据具体题材和具体IP来定它适合开发哪几种形式,然后档期怎么配合。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爱奇艺在做动画,也在做自制,比如《灵域》、《龙心战纪》、《神灵之胄》,这都是爱奇艺陆续推出的三个自制动漫,我们选择的IP都是游戏上的IP,一定上了第一季或者上了第二季,有一定热度了,同题材的游戏就会上。所以我举这个具体例子来说明。

吴又:我自己之前做出版,也做影视、制片人,不管是电影还是网剧都做,现在我们做的是一个专注于版权运营的平台。

对于动漫我是这样看的,因为我今天过来看到圣斗士星矢的责编,我坐在上面我还很兴奋,因为我差不多在国内开始看动画,动漫的第一代人在80前后,这一代人现在慢慢开始进入到影视更高位制作产品里面,比如以前像《圣斗士星矢》我一直在追,包括在家里我希望我的小孩一定要看《海贼王》,因为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棒的动画片。

我们看一个产业,在最高纬度的产品里面,比如影视这块,目前来说中国的动漫不够成熟,为什么?我这样的人,35岁这批人开始进入最高纬度,就是电影这块,而比我年纪更大一点的人在看动漫是不太懂的。在云莱坞上面翻翻的作品是非常受欢迎,会被年轻的正在成长的责编去追。但很多时候年纪大的,40岁左右的导演都会跑过来问,说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能不能通过漫画去做,实际上处在信息不太对称的状态。

对于我来说,你在运营一个IP的时候,我最看中的永远是人物,在我看来不管是小说还是剧本,我觉得人物永远是最重要的,甚至是一件事。在这个过程里面,一个产品在运营过程里面,我觉得所有产品都是同样一个路径,就是我从最低纬度的产品获取最大的流量,比如像图书、漫画这些,它的成本风险最低,这样在金字塔底部能够非常安全去创作。

最高纬度是电影,因为它的风险性极大,像悦天85左右的这一批人进来,我觉得整个产业链上的专业人士从金字塔底部到顶部我觉得已经开始完善了。但是我们怎么在最低纬度获取最多的粉丝,我们的漫画家在产品上面的思维,在商业上面的思维,刚才陈总也说了,其实是需要非常专业的经纪人或者是版权人帮他去运营

我觉得在2C层面,在2B层面其实漫画家都需要非常专业的服务,你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我们才能够让更多的漫画家完全的投入到创作里面。因为我觉得让漫画家自己去谈商务,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除非他自己一天天去谈。

十、什么样的漫画作品适合改影视?

陈悦天:什么样的漫画作品比较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真人剧?

吴又:其实日本从产业的角度,日本真的比我们要完善太多了,尤其站在影视比较高纬产品去看,实际上基础设施的建设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比如漫画家创作的环境不好,这个时候我们谈电影、谈真人是非常为难的事情,在这几年来其实才开始有大的动画电影,真人剧目前来说几乎在我印象里面是没有的。伍佰也是我特别好的平台,也是在王总这边的平台,也是刚刚开始。

作为作为影视来说,首先创作者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好,像翻翻这样好的内容平台很根本,包括日本制作委员会,在我看来也是在产业链比较成熟的时候,版权、IP的价值变得已经足够的时候自然而然产生的。

我一直认为对怎么孵化一个IP就像投一个公司一样,你站在IP生命周期里面你看IP投资回报率怎么样的,好的IP投资回报率是非常非常高的,包括我们之前做的《藏地密码》,之前极低的成本签过来,到今天站在一个周期里面去看,那肯定是暴利。

从制作层面,作为影视方什么样的适合改编成真人?我觉得第一是故事的本身,尤其是人物,我一直觉得所有的IP,我们不停地虚构作品,其实就是在虚构一个个人物,孙悟空也好、西门庆也好、贾宝玉也好,其实我们都是在虚构一个人物,任何创作都是这样的,漫画创作也是这样的,就像《海贼王》永远会记住路飞。

我觉得还是从故事最本质的角度去看,它有没有创造让我们非常着迷的人物,让你创造了让人非常着迷的人物以后,你拍成一部电影也好或者做成剧也好都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END◆

……………………………………………………

三文娱

微信公号:hi3wyu

新文化,新娱乐,新内容

干货最多的动漫产业新媒体

qrcode_for_gh_a6f29518b82f_344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三文娱已进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网易,知乎,微博等,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