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次元的演唱会与票务巨头LiveNation,它是如何经营,如何扩张,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它遇到过和正在遭遇的境况,可能是二次元音乐和演出以后要面对的。
上上周(9月3日),经过8个月的激烈角逐,2016超级女声落下帷幕。被称为“二次元少女”的“圈9”(原名史兆怡),爆冷挺进总决赛并赢得冠军头衔。
饱受争议的圈9超女现场版《butterfly》
圈9的夺冠,引发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批评她的专业水准,有人指责湖南卫视消费二次元人群,也有人看好趋势演进。
比如有评论人士就是这么说的:“作为一个二次元亚文化圈子里的女孩,在三次元的比赛中夺得冠军,反映出选秀比赛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时代中的变化,网络的力量与影响力愈发强大,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时代的造就,但同时也推动着时代的前行,未来有更多精彩的可能让人翘首以待!”
更早一些的7月末的二次元音乐节BML,据报道12000张门票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售罄,似乎也是二次元发展的一个正面信号。
那么,就算如某些人所说二次元发展成为主流文化之一了呢?诸如圈9这样的歌手和B站文化事业部这样的演唱会/音乐节主办方,会有怎样的未来?
三文娱今天要分析的是 Live Nation,它是美国乃至全球演出娱乐领域的领军者,由演唱会巨无霸Live Nation和票务大亨Ticketmaster于2010年合并而来。它将艺人、演出场馆和票务、赞助业务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可以实现垂直化管理的演出娱乐生态圈。
通过LiveNation走过的和正在走的路,我们能看到很多信息。
先来看看演出娱乐业的发展趋势,再具体分析LiveNation各项业务以及它的问题。
演出娱乐行业所处的趋势
1、 以演唱会为收入支柱的音乐人越来越多
从Napster到现在的iTunes,数字音乐的发展导致了唱片行业的去中介化,每首歌的价格下降到了99美分。随着数字媒体音乐服务的兴起,音乐人在唱片上赚的钱越来越少了。根据Nielsen的测算,对比数字音乐服务96%的增长,2015年前三季度的专辑销量下滑了6.4%。
在这一转变的影响下,音乐人趋向于发更少的唱片而举办更多的演唱会。举个例子,根据billboard的数据,Taylor swift在2015年的巡演中赚了6100万美元,而在音乐播放上只赚了60万美元。( 对于中国的音乐人来说,成名之后还有很多音乐之外的收入来源,比如广告代言、出演影视剧、游戏推广等等。)
在日本的二次元界,比如掌握大量唱见资源的Niconico,这方面也主要是通过超会议、町会议等线下演出来变现。初音未来这样的虚拟歌姬更是依靠线下演唱会给版权方捞金。
930香港紫嫣3D全息演唱会《记忆碎片》2分钟版
三文娱看到的一个国产虚拟歌姬的数据:华夏动漫旗下的紫嫣,2015财年收入来自9月30日在香港演出的动漫演唱会收入100万港元,多媒体动漫娱乐业务收入一共290万港元,另190万港元是来自虚拟现实游戏体验展厅的门票销售。这意味着紫嫣在那场演唱会之外的收入微乎其微。
2、 按照体验经济学的理论,粉丝们会参加更多的演唱会
随着一次性消费的增长,一大部分的销售收入正从制成品向体验转变。
根据Eventbrite的调查,美国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出生于1980到2000年的一代年轻人)是其中人数最多也是最倾向于获得一项体验而不是购买一件商品的一代。
根据这份报告,人们对于如何获得幸福感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划时代的转变。对于年轻人们,幸福感不再决定于职位或者社会地位,而是决定于是否过着有意义或者充满冒险的生活。
这份报告还有以下几点关键的发现:
1) 超过四分之三的千禧世代(78%)更愿意在一项合意的体验或活动上花钱,而不是购买同等价位的合意商品。而且55%的千禧世代表示他们在现场活动上的消费比以前更多。
2) 超过八成的千禧世代(82%)在过去的一年里参加过一系列的现场活动,包括音乐会、嘉年华、比赛、聚会等,高于其他更年长的世代(70%)
3) 将近4/5的千禧世代(77%)表示他们最好的回忆来自于他们参加的一项活动或者一场演出。69%的人认为参与现场活动会让他们和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4) 接近七成的千禧世代体验过错失恐惧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这一症状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表现为:总是害怕错过什么的恐惧感驱使着人们不断地去展示、分享和互动。
5) 从1987年至今,演出娱乐活动体验的消费占全美消费的比例已经上涨了70%。
3、 互联网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全球化,门票业务区域不断扩张
虽然每个地方都有本土明星,但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著名的音乐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很有名,想看演唱会的粉丝遍布全世界。
Live Nation有30%的收入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且该市场依旧处于迅速成长之中。这得归功于全球巡演数量的持续增加。
关于这一趋势,Live Nation的CEO Michael Rapino在2015年9月28日的投资者大会上发表过评论:“多亏了互联网和Facebook、YouTube等媒介的存在,全球市场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打开。现在我们可以让Rihanna在她明年的全球巡演中去到哥伦比亚,并卖光一整个体育场的票,就像在底特律一样。为什么?因为无数哥伦比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YouTube或者其他途径知道Rihanna是谁,或者从Facebook上认识她并关注她。需求不断上升,你就因此获得了一个全球消费市场。”
Rihanna在中国也有很多粉丝,这只视频的播放量是312万
互联网也帮助行业有效地卖出了更多门票。在没有互联网的过去,有多达40%的演唱会门票根本卖不出去。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是缺少消费者的关注,甚至在很多情况下,粉丝都不知道他们喜欢的乐队到了这个地方。通过社交媒体和移动通讯,Live Nation有机会大幅度提升门票的销售率,这是已发展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长机会。
Live Nation各业务部门发展情况
Live Nation由四个高度协同的部门组成:音乐会业务部门、票务部门、艺术家业务部门和赞助及广告业务部门。
下表和扇形图对比了各业务部门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
1、 音乐会业务部门
音乐会业务部门包括所有Live Nation拥有或运营的场馆通过举办活动获得的场地收入。截至2015年底,公司参与运营的场馆有167个,其中有36个在美国本土之外。Live Nation旗下的场馆和庆典包括菲尔莫礼堂(The Fillmore)、蓝调之屋(House of Blues)、波纳若音乐节(Bonnaroo)、Lallapolooza音乐节等。
音乐会业务部门是Live Nation演出娱乐生态圈的支柱,因为在北美市场占据明显份额的演出场馆保证了公司可以顺利地在他们举办的活动中预约艺人、安排票务和出售广告位。然而剧场管理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场馆保养和组织活动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这导致该部门注定无法拥有太多的盈利,而成为一个不太成功的龙头角色。
在过去的五年里,即使现场活动数量持续波动,该部门还是实现了极其优秀的增长。但即使拥有强劲的增长趋势,该部门的经营损耗依旧无法得到有效地缩减,使得该部门在下行市场中很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现金排水口。
2、 票务市场
票务部门主要经营Live Nation自己发售的门票,并通过平台从第三方发售的门票中赚取服务费。Live Nation是全球最大的门票销售公司,仅在2015年就销售了超过5.3亿张门票,净赚110亿美元。其中将近70%的门票销量来自于那些并不由Live Nation举办的活动。
票务部门无疑是该公司的皇冠宝石。该部门设立于2010年livenation和Ticketmaster 14亿美元的合并,产生了合并前4倍的EBITDA。这一合并在音乐会业务中产生了超高的协同效应,使公司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科技基础的活动经营推广公司。
合并时,Ticketmaster已经经历了好几年的利润下滑。Live Nation帮助它进行业务转型,由面向演出场馆所有者的经营服务代理,转变成为面向消费者的线上活动推广经营品牌。
如今,Live Nation依旧在平台上进行投资,扩展其规模和功能。前两年,Live Nation推出了一个二手票交易应用TM+,参与二手门票市场的竞争。Live Nation同时还投资DIY平台,与eventbrite这样的活动服务平台竞争。这些新兴的售票服务业务虽然规模尚小,但发展迅速——二手票业务已经连续经历了8个季度超20%的增长。
DIY和二手票的出现不仅不会威胁Ticketmaster的基础业务,反而能够加强其核心业务。首先,Live Nation是目前唯一一家将一手票和二手票市场结合的公司,而且一手票市场有很高的准入门槛,这会阻挡竞争者,为公司增加至少30%的市场份额。其次,DIY促进了小活动的数字化,避免由纸质票带来的过于高昂的成本。同时,二手票市场还能为一级票务市场提供反馈,帮助一手票制定更公允的价格,从而使Live Nation获得更多的收入。
从海外市场的角度上来说,Live Nation也有提高其售票业务部门营业能力的机会。目前,Live Nation有15个通过兼并收购产生的分布于不同国家的售票平台。在未来几年,公司会将所有这些平台整合到Ticketmaster,使其成为一个能有效降低成本的全球通用的业务平台。管理者还没有提供成本减少的具体数字,但CTS Eventim(欧洲一个和Live Nation非常相似的票务和演出娱乐公司)有18%的利润率,对比Live Nation售票业务部门8%-9%的利润率说明利润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从2013年到2015年,Live Nation通过重建Ticketmaster的IT基础设施,成功使每张票的成本降低了0.35美元。这一数字乘上数以亿计的门票销量(约1.5亿),着实是一笔不小的金额。而一旦整合国外售票技术,将可能带来更大幅度的成本缩减。
3、 艺术家业务部门
艺术家业务为音乐人和其他艺人提供经纪服务,从他们的收入中赚取一部分作为收入。该部门还负责协助艺人商品的开发和销售。
Live Nation是第一大艺人经纪公司,已将超过200名艺人收入麾下,旗下管理有很多知名艺人包括U2、Madonna、Miley Cyrus等。2007年Live Nation与Madonna签订了价值1.2亿的10年协议,共享其一部分专辑、演唱会和其他商业收入的一部分利润。2008年公司又和U2、Jay-Z达成了类似协议。2011年U2凭借一年7亿美元的售票额打破了全球巡演的纪录。2012年Madonna也通过她88站的巡演带来了超过3亿美元的收入。
相对其他部门来说,这一部门规模较小(销售收入占比约6%)且不太能创造利润,但凭借这些艺人,公司能以更少场次的活动获得更高的上座率从而赚取更多的门票和赞助收入。由此看出,艺术家业务是Live Nation又一个不太成功的龙头角色。
4、 赞助及广告业务部门
赞助和广告业务部门旨在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让现场活动更好的变现。这是一个举重若轻的部门,因为它只需要一个放广告的销售人员就能带来超高的利润。广告业务的关键卖点在于演出为品牌提供了一个独特且非常吸引人的线下渠道,也在为他们赢得一大批千禧世代的顾客方面具有特别的价值。
数字发行渠道为该业务创造了一个新的关键机会。最近几年,Live Nation和Yahoo!、YouTube、Vice Media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实行了新的数字化战略。举个例子,在2015年,Lollapalooza音乐节上的很多节目都在YouTube上进行直播。另外,在一些大的音乐节上,移动应用还可以帮助活动参加者查看演出节目单或者进行地图定位。
这一部门将持续盈利于数字渠道和现场活动变现需求的增长。
LiveNation的问题:疯狂合并带来潜在风险
除了和Ticketmaster那次让人难以置信的机智合并之外,公司其他的并购业务似乎都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
从2013年至今,Live Nation已经花费了超过4亿美元现金合并了14家剧院和科技公司。这一时期内,Live Nation的商誉增长了2.46亿美元。从2015年年报中看到,商誉占了公司总资产的约26.1%,甚至超过了所有者权益的总和。商誉是一项代表收购业务中溢价开销的无形资产,扣除它以后,我们发现该公司的可辨认资产其实很少。而如此高的商誉在同期却只带来了息税前利润0.21亿美元的增长,这显然是一笔不划算的交易。
下图对比了Live Nation的收入(LYV Revenue)和费用(LYV Total Expenses),可以看到公司基本上把所有的收入都花掉了。
另一方面,Live Nation的营业利润率和利润率也都病态的低。利润率表示了Live Nation从每一美元收入中赚了多少净利润,这一数字只有0.002美元。
而前文提到过的欧洲同行CTS Eventim的息税前利润率高达20%,ROC也有18%。作为规模更大的公司,没有理由认为Live Nation达不到那样的盈利成绩。造成这些结果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Live Nation采取的过于激进的扩张策略,而因此不得不将部门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放在次要位置。
总的来说,Live Nation控制着一个竞争有限且难以复制的演出娱乐生态圈,但它又没有在这样一个充满优势的地位提供与之相符的盈利能力。
最近,Live Nation的同行SFX Entertainment提出了破产申请,为业者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不禁为Live Nation感到一丝担忧。虽然Live Nation有着“成长期行业中的垄断竞争地位”和“Ticketmaster具有的盈利能力潜力”这两张王牌,但它能否应对市场突如其来的转变就不得而知了。
国内的二次元音乐和演出,又会走出怎样的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