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华VS奇奥天尊,手握《奥特曼》王牌的不同做法与迥异收获
2025年,中国IP产业迎来结构性升级的关键节点。随着手办盲盒、搪胶潮玩、卡牌、谷子等衍生形态全面渗透消费场景,以及主题快闪、沉浸式特展等线下体验的持续迭代,中国IP产业链正加速走向成熟与分化。
市场扩容的同时,用户对产品质感、内容深度和体验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粗放式授权与短期变现模式逐渐失效,IP运营已全面步入精耕时代。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知名IP《奥特曼》在中国市场的双轨化发展,成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观察案例。
作为衍生品年销售额达74亿美元的超级IP,其在迎来60周年之际的中国市场,却呈现出泾渭分明的两种运营态势:
一边是上海新创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新创华)授权的《追光之旅 · 展望奥特曼60周年主题展》因广受好评而官宣延期三个月,另一边则是珠海奇奥天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奇奥天尊)因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面临1500余万元执行金额而陷入口碑危机。


同样运作奥特曼IP,为何两者命运迥异?其根源可追溯至授权合法性、资源完整性与运营体系的多重差别。




授权源头的先天差异:法律确权与历史遗留问题
新创华自2004年起作为圆谷制作株式会社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认可的全版权总代理商,享有包括影视、衍生品、展览等全品类《奥特曼》系列角色形象的完整权利。其法律地位清晰、权利链条完整,为长期化、系统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而奇奥天尊的《奥特曼》版权,来自一份授权协议(简称《1976年合同》)。该合同的内容大致为,1976年圆谷公司将《奥特曼·赛文》等9部作品(简称“经典奥特曼”系列)在日本以外所有区域的版权,无限期授权给泰国人辛波特,后来辛波特又把授权卖给日本UMC公司,UMC再授权给奇奥天尊。
不过,圆谷公司并不认可该合同,展开了数十年的诉讼,不同国家、不同案件的判决结果迥异。其中,泰国、美国法院均否认其真实性,辛波特本人也因伪造合同入狱。

这种法律基础上的根本差异,直接导致两家企业在IP资源获取上的巨大差距。新创华享有几乎所有奥特曼角色的完整 IP 矩阵,而奇奥天尊仅能使用”经典奥特曼”系列中的有限角色,无法涉足迪迦、赛罗等新生代人气角色,从根本上限制了其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运营能力的本质差距:长期生态构建与短期利益导向
虽然IP资源缺口确实对奇奥天尊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但究其根本,运营理念和能力的差距才是导致两家企业市场表现迥异的核心因素。新创华二十年如一日地构建IP生态体系,而奇奥天尊则陷入了追求短期收益的运营困境。

新创华在长期的IP运营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运营与监修机制。该体系强调对授权产品及活动的内容把控,注重还原原作设定与角色气质,覆盖从设计、生产到落地的全流程环节。
此外,新创华合作对象多为行业头部企业,注重长期共生而非短期收益,与布鲁可、卡游、海昌海洋公园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IP价值的持续增长。

新创华作为圆谷公司在中国大陆的长期合作伙伴,始终与日方保持紧密协同,不仅系统性开展社交媒体推广、衍生品监修、卡牌赛事及渠道拓展,更注重IP内容的持续焕新。
新创华坚持每年与日本同步引进最新奥特曼作品,确保中国观众能第一时间接触新角色与新故事,持续吸引新生代粉丝;同时积极推动本土化内容共创,如与万代南梦宫联合开发《这是什么喵!?》等创新作品,以贴合中国市场审美,展现出生态化长线运营能力。

相比之下,奇奥天尊缺乏系统的IP运营理念和经验积累,陷入了”低价授权-品质受限-口碑下滑”的恶性循环。
据媒体报道,其年度影院演出授权费低至30-50万元,单场合作门槛仅约3000元,这种薄利多销的模式虽然能够快速拓展市场,吸引中小厂商和地方商场参与,却导致其在产品监修、体验把控及版权维护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市场表现的直接对比:用户体验与口碑分化
运营能力的差异直接体现在市场反响上。新创华授权的《追光之旅 · 展望奥特曼60周年主题展》成为现象级文化活动,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合影迪迦巨大立体雕像和奥美迦巨型沙盘,还能通过全景VR体验围观赛罗&捷德对决贝利亚、观赏设计师丸山浩的原画和设计稿,更通过演员见面会等活动强化情感联结,显示出对用户体验的深入理解。这正是其能够官宣延期至11月30日的根本原因。

而奇奥天尊则因运营策略明显倾向于短期变现,缺乏对用户体验和品牌声誉的长期维护意识。消费者投诉多集中于”宣传与实物不符””制作粗糙””体验感差”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品牌信誉与市场认可度。
与此同时,权利基础薄弱也导致其对盗版行为缺乏有效管控能力,造成经典系列形象滥用,不仅损害了自身利益,也扰乱了整体IP市场秩序。


长期主义才是IP运营的本质
随着2026年奥特曼60周年、迪迦30周年等重大节点临近,中国市场正迎来IP运营的深度洗牌。新创华与奇奥天尊的对比案例表明,短期利益导向的模式难以持续,唯有建立长期生态思维,真正重视用户体验和价值创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成功。
优质IP运营的本质,始终在于对创作者、合作伙伴和粉丝的三重尊重。这不仅体现在法律层面的规范运作,更需要建立系统的运营体系、深度的内容开发和创新的体验设计。唯有真正理解”IP不仅是授权交易,更是情感连接和生态共建”的企业,才能在千亿市场中赢得长期价值,推动中国IP产业走向更加成熟、健康的未来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