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赋能与IP发展
10月15日,2021海南国际文创周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湾天涯海角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文创周以“共振·共生”为主题,包含一场主论坛,文旅、文创、乡创、设计4大领域的28场行业细分论坛和100余场共创活动。旨在共议当前文创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共创产业发展新生态,预计将有上万名市民、游客参与。
森宝积木联合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航天文创、山东舰文创、魔豆投资、超级玛特文创、三文娱等企业,共同打造以“中国积木为例,文创赋能与IP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交流。
森宝积木创始人张壮森作为本次论坛主理人,在开幕致辞上表示,目前整个传统行业正努力往年轻潮流的大国潮时代方向进发和靠拢,在这样一个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年代,IP授权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摩点创始人&CEO黄胜利以“从灵光一闪到口口相传 ”为演讲主题,分享了众筹营销的实践案例,讲解关于众筹流程、后续运营等心得。
如今,整个传统产业正在努力地往年轻潮流时尚的大国潮的方向去进发和靠拢,在这样一个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年代,IP的授权不仅需要产业,更需要大家的支持。手工型产品越来越多,原创东西也就越来越多,这些东西也就是我们所做的文创相关产品,其特征也即是与美好生活相关。
荣造文创品牌创始人谢大欢,通过“你好星辰大海!中国自己的军事潮流文化”的议题,表示军事文创能够承载玩家的热情,更有利传播中国符号。文创的母体是文化,而文化的母体就像土壤一样。
那么,中国军事文创的土壤在哪里呢?其实最核心,最原始的土壤就在军营,在于我们的每一个军官。若他们愿意穿在身上,这就会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梦寐以求的衣服,不仅仅是外形,而是方方面面的感染力。
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汪宜康,讲述“城市IP与文创赋能 – 以重庆为例 ”,从城市建筑学的角度提出城市IP的观点,驱动城市文旅形象的诞生。
他提到,今天的城市更像是一个人类学的博物馆,我们运用公共艺术的观念方法,跨学科去协同合作,将艺术学和工学,设计学和美学用于城市空间设计,从文化开始切入,然后梳理其内涵,最后通过艺术设计和技术提升的手段去思考并参与文化。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韦东庆,以“工程文创:港珠澳大桥的新探索 ”为主题分享,并提出作为大国崛起,打造工程文创更适合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工程与文化相辅相成,我们打造工程文创或许更像是当今世界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对世界讲出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
森宝积木副总经理林博键分享到,在“得Z世代者得天下”的大环境下,IP赋能的底层逻辑是全链路构建文化共识、产品融合和情感共鸣,同时也是品牌进入Z世代圈层的“解码器”。
找准产品切入口后,森宝积木以“创作欢乐的中国积木”为理念,携手国内多个IP文创,孵化众多极具中国文化印记的产品系列。结合Z时代人群的审美要求,以积木塑造一个全新的形象,通过一个文化IP切入不同的消费圈层,打造属于中国消费者玩具积木,这是我们品牌一直在做的事。
在圆桌论坛环节上,三文娱创始人与诸位嘉宾探讨了多个议题,包括:
在文创产品与IP跨界合作的过程中,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在产品打造和营销上,如何兼顾国有重器的品牌调性和新一代消费者的喜好;以及传统积木玩具与国民IP进行跨界合作后,对于品牌有哪些的具体提振效果;今年的微观宏观环境变化又带来了哪些危与机等。
航天文创发起人、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文创中心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太空文化传播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奕光提升到国家战略,从国家,社会到市场的需求上,是需要培养更多的后辈科技人才,所以我们努力让更多青少年可以关注到我们,使用到我们的产品。
三亚市旅游商品与装备协会执行会长、三亚好礼主理人路平谈到:
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一些人、机构能够在海当地落地一些实际的项目,与这座城市产生某种链接,甚至保有情怀。
森宝文化创始人张壮森坦言:
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各个行业或多或少都受到一些影响,但其实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比如疫情倒逼一些就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抓紧做转型,实现产品升级和创新,更好地抓住用户以及把握市场需求。
荣造品牌授权部负责人陈新博表示:
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国潮一定会崛起,我们要先完善自身,然后再走出国门,与世界的强手竞争。
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品牌保护与IP授权法律专委会秘书长、北京金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郭阳认为:
随着国家政策的利好导向会使很多的文化和创意产业兴起,但法律意识却还是稍有淡薄,希望法律能支持这个行业合规合法,助力他们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