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N洞察
访问三文娱网站3wyu.com查看产业必读文章
中国动画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部《哪吒》,而是一年一部,甚至一年几部“哪吒”。
作者:阿思 YellowTaste
8月5日16点40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以24.42亿元的票房超过《捉妖记》,跻身内地票房总榜前十。
这时,距离这部动画电影正式上映才过去10天。
如果最终票房真能达到猫眼预计的47.43亿元,《哪吒》将超越《复联4》和《流浪地球》,成为中国影史内地票房总榜第二的电影,排位仅次于《战狼2》。
截至2019年8月8日19点,《哪吒》上映14天票房已超30亿元
首日累计票房破2亿,5天超9.56亿,8天破20亿……《哪吒》每创造一个票房纪录,整个动画行业的人都在为之欢呼。但票房到了25亿的时候,整动画行业似乎又安静下来了。
我们能感觉到他们憋着一口气,等着这部国产动画电影站在中国影史内地票房榜第二位置的那一天。
因为那时候,中国动画人就能挺直了腰杆说,“我们做的动画电影能‘干过’真人电影,也能很赚钱”。
这口气憋太久了。
从1922年中国第一部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揭开了中国动画史序幕到现在,27年过去,整个中国动画行业都摆脱不了“国产‘低幼向’,追番还得等日漫”的刻板印象。动画内容也一直没能真正“破圈”。2018年,第三方数据统计机构给出的在线动漫人数,也不到2.5亿人。
怎么出圈?动画电影被给予厚望。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用9.56亿元的票房成绩点燃了国产成人向动画电影的希望。一时间,热钱涌入动画行业,四年里谁都想成为下一个“大圣归来”。
迎来的结果,却是资本热退去后,许多动画公司还是只能回到依靠接外包单子发工资的日子。
直到大圣等来了哪吒,这个和他一样的传统神话英雄人物——“不认命”的孤独反叛者。
而更巧合的是,十月文化是《大圣归来》的出品方、制片方和制作方。《哪吒》是这家公司作为主出品方之一的第二部国产动画电影。
为什么是《哪吒》?
《哪吒》的导演饺子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很感激田晓鹏导演,因为如果没有《大圣归来》的成功,光线传媒就不会成立彩条屋,也就没有后来光线传媒投资可可豆动画做《哪吒》的这些事情了。
现在,《哪吒》有三个主出品方,除了彩条屋和可可豆动画,还有十月文化。
十月文化加入这个出品方队伍也颇有渊源。
同为导演,田晓鹏和饺子算是相忘于江湖了,因为《大圣归来》的成功,以及光线传媒旗下彩条屋和两位导演所在的十月文化和可可豆动画有了股权关系,他们在线下见面了,并且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两位导演好友之间的聊天,势必离不开故事创作的探讨。所以在饺子想做《哪吒》的时候,就跟田晓鹏有了交流。
《大圣归来》上映后,观众和粉丝都非常喜欢大圣这个设定,乍一看并不好看但长看确很深入人心,这样的形象设定反馈特别好,因此更坚定了田晓鹏在角色设计独特性方面的要求和信心。
在2017年6月初饺子、田晓鹏和刘伟的一次面对面交流中,饺子在分享他对哪吒这个人物形象的设定和故事想法的时候,田晓鹏在人物形象设定方面给了一些建议。
“我当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田导建议饺子导演在形象设定上要有独特性,视觉造型上就要让人眼前一亮。”十月文化总裁刘伟回忆说, “造型的独特之外在作品中把人物塑造得非常地扎实、从情感到成长做得丰满才能让观众跟着往下去看,才能有情感上的代入,让观众能够一直跟着走。
在创作方面,两位导演心心相惜。作为一个创作人田晓鹏非常理解创作人的心境,比如找到一个创意突破点的焦虑,比如进行故事剧作中过山车般的心理波动,所以有机会他就会和饺子导演多交流。毕竟,每个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对于创作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压力。
“每个导演都需要经历那个痛苦的创作过程,田导的每部作品也是如此,正因为十月对此的感同身受也促使我们更愿意去支持和帮助很多导演实现自己的表达”,刘伟说道。
同时,彩条屋总裁易巧也时常提起哪吒项目并希望两位导演能有一些合作,因此两位创作人因为《哪吒》走在了一起,从最开始的给一些创作建议,到在分镜阶段给出很多故事或人物讲述的意见和鼓励,到最后的投资《哪吒》,回顾下来也是水到渠成。
这样,也就回答了为什么《大圣归来》之后,十月文化作为主出品方之一的作品是《哪吒》。
为什么是《哪吒》火了?
那么,为什么接棒《大圣归来》创造另外一个国产票房纪录的是《哪吒》?
在《哪吒》结束放映后的字幕里,能在“特别鸣谢”名单前列找到田晓鹏和刘伟的名字,而他们也没有特意署名为出品人、制片人之类的称谓。
“哪吒这部作品是经过题材、故事、受众以及市场等多角度并理性的、科学的、客观思考的判断结果,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项目的优势。所以它并不是主观上的一场豪赌,只要准备充分了就一定会冒出来。”刘伟说的理性的、科学的、客观思考的结果,是基于《大圣归来》成功后在创作和市场反馈的基础上做的总结。
《大圣归来》这部作品的成功,说明新时代下观众依然对传统神话故事有高接受度。而赋予神话人物以新的故事和精神内涵,再用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人物底层呈现出来,就会被他们喜欢。用刘伟的话说,就是“在人物塑造上一定要寻找到一些与观众有共鸣的地方”。
从市场端来看,《大圣归来》将动画电影市场的天花板顶到了一定的高度,给了投资人不错的信心。的确,我们能从《哪吒》这部特效镜头占比80%的国产大作背后,是远高于目前国内动画电影制作经费的资金投入。
刘伟认为《哪吒》的成功是一个必然,相比之下,大额制作经费的投入不是盲目的豪赌。
换句话说,《哪吒》从制作到宣发,都是一场有准备的商业计划。
而电影要火,故事是基础。
你身边有没有带着好友亲朋二刷、三刷,甚至更多次走进电影院看《哪吒》的人?我相信是有的。
《哪吒》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经得起反复推敲。在百度贴吧,有一个帖子是关于《哪吒》剧本分析的。这个叫“yiyongr”的发帖人,用12张《哪吒》电影票证明自己看了12遍,这才总结了剧本环环相扣的24个细节。
来看看其中的四条:
- 太二用拂尘缠住灵珠双手,说你打我呀!
- 然后灵珠伸出四条手臂把太二一顿暴揍,看似无厘头,其实却是为了后面六臂托冰埋下伏笔。
- 百姓用臭鸡蛋污了小哪吒肚兜上的莲花,大哪吒最后爆出一朵巨大的莲花火焰,融冰为雨,拯救了百姓。
- 敖丙向申公公汇报成绩的时候,说了一句“冰玉九天”练到了第七重,最后要活埋陈塘关的,正是这招“冰玉九天”。
- 哪吒的生日宴上,太二送了三件重宝,李靖则只送了一个平安福,显得当爹的太垃圾。
- 然而后面揭示李靖送的才是最贵重的,他送的是自己的生命!
(注:“太二”为太乙真人)
类似这样,对《哪吒》剧本、人设、剧情等内容的讨论是一个全网现象。在豆瓣,《哪吒》在点映时候累积的评论有5万条,上映到14天评论数超过了60万条。
总结一下这60多万条评论,发现豆瓣用户把好评给了故事、特效、人设和宣发,差评集中在故事中的笑点多浮于“屎尿屁笑话”。
但不可否认的是,哪吒做到了雅俗共赏。片子所展现的打破成见不认命,拼尽全力做自己的故事,以及细腻刻画下的儿童的叛逆,父母对孩子陪伴的忽略,父母情,兄弟情,师徒情……让观众从影片内容和人物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就是,引发了“共情”。
而这,就是导演所寻找的,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哪吒》把“共情”做得很成功,这也是它能破圈和真人电影站在一起不显逊色的基础。
有了精神内核,还得有符合人物故事的设定,以及强烈的视效冲击。
从之前《哪吒》官方披露的信息看,仅哪吒的人物设定就有100版,指点江山笔只要一瞬,却是近60余家制作团队不懈的努力。
这些,观众是看得到,并为之感动和买单的。
经过好莱坞,宫崎骏等经典动画电影的熏陶,国内影院观众对以动画为内容展现形式的电影是接受的。换言之,国内的这批成熟动画电影受众,他们会看、想看国产动画电影,是中国动画行业给到他们的选择太少了。
所以动画人需要做的,就是用心讲好一个故事,再找到专业的合作方做宣发。
酒香还需巷子深。从《哪吒》这部作品,我们已经能看到“高真人电影规格”的宣发方式了。
在这里我们先不讨论这部电影的线上营销营销和口碑传播,这里面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只需看《哪吒》主创,幕后配音演员在各个城市的路演,接受采访的频率和受访主题就能发现——之前,这是真人电影主创和主演才能有的待遇。
所以,为什么火的是《哪吒》?
总结起来,除了大家在讨论的“暑期档竞争对手缺失”,最核心的,还是作品本身的内容品质以及宣发策略。这里面,有太多值得去总结和复盘的地方。
在接受三文娱采访的时候,刘伟说:“《大圣归来》这部作品,让饺子导演,还有光线彩条屋,十月文化在内容维度和市场维度上找到了一些判断的依据,总结出了一些商业模式和创作的方法。这些,都可以变成可复制的模式。”
为了把可复制的部分讲得更清楚,他补充了一个例子。
比如,独特的人物设定。《大圣归来》里的大圣其实是一个中年大叔,所以从他的人物设计上看到一些落寞感,但影片最后一场戏的落点在于大圣找回了自我,制作方需要把这个内容外化出来,就在特效,大场景和音乐等方面下了大功夫。所以影片的主题其实就是复合型的展现,但总体来说那个落点是必须非常清楚的,这对观众的观影感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观众的情绪就要在这个点上通过画面、动作、特效以及音乐等方式融合好烘托出来。
而至于为什么是《大圣归来》和《哪吒》创造了两个国产动画电影的两个票房高峰,刘伟认为,第一核心原因在于“人”。
“《哪吒》的成功,说明导演饺子非常厉害。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强烈地希望能把这部作品做好。这些是成功非常重要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项目,最终都是落到人上,如果没有带头人或者没有人主导,再好的资源都只是表象。所以所有的事第一落点肯定是人。”
总结来说,就是“谁来干”。导演是核心,他的想法是一个愿望,方法就是他怎么把这件事做成。这就决定了“他得思考,会判断,有很多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要实现这个想法靠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还包括他的团队,他的伙伴。
第二核心原因是“创意”。这是每一个作品的核心,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底层,它决定着作品的独特性,观众为什么想去看这部影片,就和产品的定位一样。哪吒的故事,人物的设定成长有创新的地方,而哪吒这个人物及成长引发了中国大多数人在感情的共鸣,做到了普世价值观的很多的底层——当下国人有共鸣的一些东西。
“这两点是我看来是最重要的两点,其他问题就需要足够的耐心、一遍一遍的打磨、使用好资金和资源一步一步的解决。”刘伟说道。
整个动画行业都希望《哪吒》大火
《哪吒》这部电影上映以来,有一个现象挺奇怪的。
《哪吒》火了,不仅仅是光线彩条屋投资的片子,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真人影视公司,都在为《哪吒》的票房超过自家电影发贺图庆祝。画手圈也沸腾起来,狂在微博刷同人图。
相比于此前一部电影大火之后,片方之间的“零互动”,这一次,他们似乎是在榜单等着《哪吒》来超越,甚至连互动贺图都有可能是提前准备好的。
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哪吒》这部片子的认可。但另外一个不能被忽视点是——动画行业太穷了,《哪吒》的高票房总算给了这个行业以更高的商业回报和市场想象空间。
去年,中国的动画和漫画公司过得很不容易。
在新三板挂牌公司公布2018年年度财务数据的时候,三文娱曾选取了14家在2018年末员工数超过50人、以动画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做分析,发现:
- 14家中仅3家营业收入同比2017年度有所增长。
- 14家中仅3家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比如政府补助)后还能够盈利。
- 14家中有11家的2018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也就是说有11家公司账户资金在减少。
- 14家中有12家公司在2018年度进行减员,2018年初这些公司共有1825名员工,2018年末共计1590人,减员13%。
- 14家公司在2018年度共获得3004万元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想了解更多,请阅读<动画公司老板有多无奈?招了两百人,还是赚不到钱>)
2018年,随着影视和游戏这两个变现出口的收紧,动漫企业收入普遍下滑。这几个数据,都反映了动画公司处境有多么不易。收入小,开支大,垫款多——这是赚不到钱动画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用这14家公司的2018年度营收除以2018年初在职员工数,去掉最高和最低再进行平均,得出了一个动画公司人均年创收数字:22万元。
资本的注入是看回报的,没有利润空间,热情退去是理所应当的事。只有《哪吒》火了,证明动画电影能和真人电影比肩,甚至有超越真人电影的商业潜力,整个动画行业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哪吒》大火之后,能给行业带来什么?
截至发稿,《哪吒》上映14天票房已经超过了30亿元,正式向40亿票房发起冲刺。
一旦达到42.39亿票房,就超过了《复联4》位居中国影史最高票房Top3了。
2015年,《大圣归来》大火之后,拔高了资本、平台将资金和资源注入到动画行业的热情。《哪吒》大火之后呢?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哪吒》大火之后,在创作方面给了动画行业以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比如,《哪吒》的受众做到了全年龄覆盖。
能全年龄覆盖,就和“合家欢”挂钩了。是不是要拿到更好的票房收入,都要走合家欢的套路?
“现在很难有一个精准的判断。合家欢是一个外来词,很多观众似乎已经在迪士尼、梦工厂的影响下,给‘合家欢’打上了一个固有标签,但中国动画公司的合家欢和好莱坞的合家欢并不是同一个意思。所以,我更愿意说《哪吒》尝试地探索了一下‘中国式合家欢’这种类型。”刘伟说,这个类型指的是在商业、内容、故事、表达、尺度等多个方面。
“如果想让‘中国式合家欢’这个概念更清晰一点,还需要一些新的作品和导演,通过多部成功的作品来归纳总结。现在,只是一个开始。”他补充说道。
导演饺子选择了一个普世价值观,再辅以“不认命”这种做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当代人的价值观契合,从而在情感上引发了共鸣。
这是作品在故事选材和编剧上的成功,且可被复制。
至于,《哪吒》大火之后,是否能证明国产动画电影能持续取得成功,还得看整个动画行业的境况。
《哪吒》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
但一个特效换十几家特效公司背后,也能看到整个动画行业真实的情况——制作的工业体系还很薄弱,需要有专业的公司去做深耕。
在刘伟看来,《哪吒》背后有60多家制作公司,这些分工以及协作,都是对中国动画制作工业化的升级,可以被借鉴和复用到其他的项目。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
不管是《大圣归来》还是《哪吒》,都是“在不停地强化中国的动画制作的工业化基础。”
他说:“只有好的作品,有更高的要求,才能够推动整个生产线、流程、技术的人员的能力升级,才有升级的机会。反之,好的作品也在提高行业的制作水准,所以这是一个相互的关系。”
《哪吒》这部作品能够兼顾60多家公司一起来参与制作的同时,完成了在技术流程和标准上的磨合,保证作品的质量在一个相对的平均值,是一个国产动画电影在工业化方面的阶段性成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再从商业开发层面上看,许多好莱坞大片30%的收入来自影片内容,其余高达70%的收入来自授权和衍生商品收入。国产动画电影要取得持续的成功,也要注意这方面的强化,以及标准的制定。
迪士尼在动画电影的制作方面,就沉淀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比如,保证内容为王,不惜把剧本修改数十遍,在剧本确定的同时,消费品部门立即跟进设计核心角色的衍生品,随后才是技术人员力跟进制作。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作品后期的制作、排片、宣发几乎是在影片上映前1~2年就安排妥当了,而在电影上映的同时衍生品就开始销售。
整个内容制作过程可控且工业化,能保证一定的票房,也能收获可观的投资回报。与之相比,国内动画工业化在制作标准、技术、协作,以及授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
《哪吒》大火背后,是能带给行业以更大的信心,也可能带来新一轮的资本注入。但动画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部《哪吒》,而是能一年一部,甚至一年几部的“哪吒”。
现在,《哪吒》还在以每天超14万场排片稳居单日票房冠军的成绩“打榜”,刘伟也对于它日票房收入超3亿元见怪不怪了。
但回忆起《哪吒》上映第三天,单日票房达到2.8亿元这件事,他还是显得有些激动。“我很有感触,我完全没有想到一部动画电影单日票房能做到这么高,因为很多真人电影一天的票房能到两、三亿元就已经很不错了。这让我充满信心,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大圣归来》像是带着一种使命,帮助业内人寻找和开创了一个方向,证明了动画电影的观影市场是成熟的,成年人不仅喜欢好莱坞,还能接受好的成人向国产动画电影。而《哪吒》的使命,则是把天花板顶得更高,带给业内人的,是更高、更大的想象空间。
严格来讲,在《哪吒》之前,很多动画项目和动画制作公司在盈利能力上天花板是比较低的,大家也并没有找到良性的自身成长方式。《哪吒》提供了一条不过于依赖资本,依靠自身和作品盈利的商业道路。而对动画行业来说,只有动画内容制作公司靠内容赚到了更多的钱,腰挺直了,说话硬气,整个动画产业才能发展得好,才能称之为“产业”。
从期待,到激动,再到现在的平静,刘伟的心境仿佛又回到了2015年。不同的是,他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希望分享给业内人一个心得:
“要足够地专注和纯粹。内容做得好就能赚到钱,这点毋庸置疑。”
现在,十月文化就沉浸在这样一种状态。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专注的去做原创的动画影视作品。”话音刚落,他又补充说道,“其实一部电影做到20亿甚至更高的票房,背后的出品公司,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7月30日,光线传媒披露了截至7月29日《哪吒》票房8.99亿元给公司带来的收益,约为2.03-2.43亿元。
不可否认的是,2015年《大圣归来》点燃的那把火,有了更棒的接力人。
这时候,去回看7月30号那天,《哪吒》登顶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电影官微发布这条喜讯时的三句话,更多了几分感触:
“感谢@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点燃的这把火
以及托举起这棒火焰的每一个你
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大圣归来》制作团队给了《哪吒》在制作方面的支持,2020年即将上映的《深海》,也有可可豆动画的参与到内容制作中。业内在期待《哪吒》的最终票房,也对即将上映的《深海》《姜子牙》《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等国产动画,更期待了。
谁会是“下一个‘哪吒’”?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