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在三文娱2018ACGN未来峰会创作人大会分会场“动画导演”圆桌论坛,《狐妖小红娘》导演王昕、《四海鲸骑》美术导演赵禹晴,《画江湖之不良人》导演及编剧关心、《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导演林远志、《请吃红小豆吧!》监制和编剧朱芷仪5位嘉宾,对动画的改编、形式、题材等各个创作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
左起:朱芷仪、赵禹晴、关心、林远志、王昕
“他们是热爱这件事情的。”谈及红小豆受欢迎的原因,朱芷仪聊到在制作现场主创们的工作状态是关键,“在做创作的过程中,你要做一部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其次它才会让观众满意”。
“漫画是永远不连贯的”,王昕表示漫改动的节奏让他最为苦恼,在动画里,“打击力、冲击力要铺垫很久,才能让个观众看到漫画跨页的那种力量感。”
在角色塑造上,林远志提出了角色与读者共同成长的方法论:“立足于自身,跟随着读者一起成长。”
在对二维与三维的理解上,“工具论”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关心说“你要围绕人性去讲故事,只要能有利于你讲故事,至于用什么工具是无所谓的。”
赵禹晴认为:“把作品做出来了,喜欢它的人找到了你,你才会发现这个题材是有市场的。所以没有必要迎合市场,还是把自己的片子做好。”
作为现在代表性国产动画的制作人,看他们聊一聊动画创作中的那些事。
以下是圆桌论文字实录。
代表作品
主持人:请各位逐步谈一谈各位作品成功的要素,吸引观众的点?
朱芷仪:一开始决定做《请吃红小豆吧!》,觉得效果应该不错,没想到获得了这么好的反响。我们是非常享受创作过程的,没有觉得是在做要跟观众见面的作品,很辛苦之类的。每天讨论剧本、镜头、角色动作,大家会一直笑,他们是热爱这件事情的,所以他们做出来的作品是令自己满意的。我觉得做创作的过程中,你要做一部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其次它才会让观众满意。
《请吃红小豆吧!》
赵禹晴:我的作品包括《四海鲸骑》、《少年锦衣卫》,都是美术设定比较繁复的类型,我们很难笑着把它做完,都是哭着做下来的。从美术方面来看,这些作品跟电视剧有一定的相似度,但因为人物都是虚拟的,表演可以更中二一些,身上的萌点会更明显;面部塑造更自由,也可以创造出平时我们看动漫特别萌的一些角色。我从小看了很多漫画,可以说“扎根二次元文化”,自己的萌点也很多,又是叔控、弟控、女王控,会把这些萌点融入到创作中。相信跟我有相似萌点的人还是挺多的,应该会打动一部分人。
《四海鲸骑》
关心:若森出品的东西都是比较严肃的,可能跟主创人生中接触到的曲艺、武侠等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关系,在做《画江湖》系列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将这些积累带入其中,可能会有一些偏厚重的感觉在。
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画江湖系列中有些主角不能说特别出彩,反倒是黑白无常、上官云阙这种配角更讨巧一些,这也是创作团队需要在后面的作品中努力改进的。
《画江湖之不良人》
林远志:当时做《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定义成动画,更多算动态漫。内容是以十二只猫咪形象,去演绎中国的历史,做一个历史的分享。因为当时漫画阅读量不错,我们希望提供一种新的视觉体验给读者,就做成了动态。
放在B站之后,发现观众的反馈很好,还是比较意外的,因为比起其他的动画我们的作品还是相对简单的。可能题材戳中了大家的一些点,比如说形象可爱,还有很多人觉得在看片子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东西。这也印证了我们一开始做这类作品的一个初衷:除了娱乐之外,是不是可能传递一些知识。
这一类科普、IP+知识的类型在国外其实有很多,国内现在还比较少,我们做的其实是一种尝试,也给到我们一些回馈,甚至能让我来到这跟大家一起交流,我们接下来会进一步优化现在在做的作品。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王昕:前面各位有笑着把片子做完的,哭着把片子做完的,我基本是残废着把片子做完的。因为我们做的几部片子几乎是同时更新+年番,以及人物太多了。之前说《狐妖小红娘》三周年了,画一张全人物贺图吧,全狐妖积累了将近两百多个人物,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这几年碰到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人物塑造上的。一个人物留给观众印象的时间大概就3到4秒,有的片子一集的出场人物甚至也要超过十几个,比如《灵域》第一季一场出场27个人,我都记不住谁是谁,但是起码要让观众记住3个以上的人吧,男主、女主、男二,不然戏往后怎么拍呢?
最近做片子考虑的不是怎么往下走,而是怎么让人物站住,站住以后自然会做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他就有了戏,有了戏就有了桥段,接下来的行动都可以解释。很多时候人物性格是重叠的,当中还要找出一些取巧的点,雷同性里的不同性才是一部片子里最好看的东西.这就是这几年大概在做的一件事。
关于改编
主持人:针对漫改或小说改编的作品,一般会面临的难点是?改编中的节奏一般是怎么去把控的?
王昕:漫改让我最头大的一个地方是,漫画是永远不连贯的,很多戏的走位会很麻烦。比如说,漫画里这一格我们俩分开坐着,下一格我就抱着你了。这在漫画里,节奏上是ok的,但动画必须有个过程过去,如果真的“走过去抱住”时间又太多了,那这中间就要加很多东西,比如走位、人物关系、一些对话的来回。漫画节奏和动画节奏区别实在是太大了。
还有漫画里很多打击戏,人打过去就画一个大跨页,好看是好看,但动画只有一个镜头框,不可能变大变小,那这种打击力、冲击力要铺垫很久,才能让个观众看到漫画跨页那种力量感。
小说改有两面性,一方面大家脑补的东西会比较多,最终做出来的东西要迎合到每个人的想象是不可能的,所以制作中,其实是制作者脑子里能想到的东西是大概往哪个方向走,理论上是不会在意太多原著粉的感想。但改编出来,主要的东西还是情感,还是人,还是故事的主线,这些东西是必须在那的。
小说改编我更在意感情、故事的主线方面,漫改的话还原度可能更重要。
《进击的巨人》漫画跨页
赵禹晴:《四海鲸骑》原作是小说,虽然有小说插画,但因为没有漫画等其他形式,所以视觉上的各种提示比较少。大家读过小说的可能知道,最后呈现出来的片子与原著故事的叙述方式不太一样。打乱原来小说的叙事方式是必须的,小说的写作方式肯定不适合动画的叙事节奏。但打乱之后选取哪部分内容留下来给观众是门学问,取舍需要很懂市场和观众需求的人参与,才能筛到观众感兴趣的内容。
《四海鲸骑》的美术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守的,小说原著看到的是那种波澜壮阔的中国海战,涉及大量的古代船舶设计,为此我们考据了小说里明朝时期的各种船,还请教了研究中国古代船舶的专家学者,专门做明朝航海历史研究的,结合资料研究机动原理、结构等等,最终才落实到片子当中。因为片子玄幻的基调,所以船舶的设定上也加入了玄幻色彩进去。
主要考量的是现实和玄幻之间的融合,因为小说给大家的幻想空间是无限大的,但我们去还原的时候不光是画出来,也要中期公司能做得出来才行。从开始就要考虑中期公司的产能问题,要保持他们能hold住的设计风格,才能更好的在片子里呈现出来。
人物塑造
主持人:各位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是如何去塑造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的呢?能聊一聊在作品之中构建人设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心得体会?
朱芷仪:我们在设计角色的时候就会想,怎么样才能达到人物饱满的效果,如果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去看待的话,只有他既有缺点也有优点的时候他才是真实的。
就像很多反派,如果只是为了跟主角对抗而存在,没有任何出发点也没有正面的地方,他的形象就会很单薄。主角可能也有一些缺点,但它是主角,还要让观众喜欢他,他的缺点也可以变成他吸引人的一个点。
比如红小豆,虽然它长得很可爱,也非常的阳光、正义,但他又贱贱的,总是说一些很贱的话,比如“虽然我什么都不会,可我就是主角”,但是虽然贱贱的,但是又贱不到你觉得讨厌他的程度。
赵禹晴:我们是找角色的特质,因为风格是偏写实类的,这种特质会更复杂一点。偏写实又不能过于写实,太写实了大家不如去看电视剧,所以更多是控制在写实跟二次元之间,度把控好了效果就会不错。
比如《四海鲸骑》里的郑提督,《少年锦衣卫》里面的阿九和段云。在塑造这些角色的时候,主要还是把面相上的气质找准。我希望大家在看到这些角色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他们身上发生过什么事,他们大概是什么性格,光是角色站在那,他就有戏了,相由心生的感觉。把他们当作真正有生命的演员去塑造。
郑提督
关心:若森在创作时的一个规矩是,先讲人,这个人他会有一些性格上的属性,或者说性格关键词,诸如高冷、冲动、花痴、嫉恶如仇、热血向上之类,那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属性,这可能就是剧情之外的(设定)。
比如黑白无常这两个角色,比较邪魅,还有一些畸情在里面(畸形的畸),还有只为生存不择手段等等。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我们一直没有展开说两人的身世,直到第三季才揭开,但其实从第一季的时候这个底儿(设定)就已经有了,那在这个底儿之上去塑造人物的时候,人物的基础是扎牢的。
在造型上,还是以黑白无常为例,做二维设计稿的时候,宽袍长袖古装范儿都设计好了,但是早几年的时候三维番剧的技术是达不到或者说是很耗费成本的,很多二维上非常棒的设计只能被忍痛舍去了。制作三维动画在很多时候都是妥协,但唯一不能妥协的是人物性格的根,就是刚才提到的“底儿”。
林远志:其他的作品大多是角色在故事里进行故事的构造,历史喵比较特别,12只喵咪是作为演员在一个剧情里面去演里面的角色,比如在一个历史剧里去演秦始皇、曹操等等,他们也有日常的生活。这样一个IP我们把它掰成两边去用,我们还做了拟人,所以他就会有更多元的一个展示。
性格塑造方面,大家可能会听说日本很多漫画家会选择身边一些熟悉的人,用到笔下的人物中去。那喵咪的人物设定,其实都是我,我自己的精分。当时想的是,与其去找十二个不同的小伙伴,我对他们不是那么了解怎么办?那干脆十二只都是我,把我性格里面所有的东西一个一个精分出来,分成12份,再完善一下变成12个角色。
角色不是一开始定完就在那,我们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丰富他的整个三观,性格上的点,比如冷漠,为什么冷漠,我们没有在一开始就给出答案,会在之后慢慢进行填补。但这个丰富的过程是陪伴着读者一步步不停地成长的。我们的一个方法论,是立足于自身,跟随着读者一起成长。
12只喵
王昕:我再补充一个组队概念,动画里面的组队对将来的剧情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银魂三人组,幽游白书四人组。像这样的组合是有套路的,哪几种人凑在一起就决定了片子本质的路线。这一块在创作时,拘束和风险都比较大,组队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搭配都很重要。
就像尾田不停地在发掘新角色一样,他必须带给团队更多的故事和可能性,所以海贼团在这几年人越来越多,分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概念就是队伍不一样、组合不一样、配比不一样,产生的故事也不一样。所以在做人设本身要考虑的不光是一个人,还有相对整体配比的一个重要性。
二维、三维
主持人:做二维三维动画其实思路会很不一样,想聊一聊两者之间的一些异同点,在制作过程中感触比较深的一些地方,对于自己在选择二维三维时候的判断和想法。
王昕:二维可以把每张都画得很漂亮,但它很难保证统一性,三维表情僵硬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在二维制作中有更多的三维参与,我们做二维的时候更希望去突破二维的局限性,如何结合二维和三维。
比如之前做《剑网三》先导篇,有一段二娘跳舞,垂在地上的衣服都是三维做的,因为下面水花在动,用二维永远配合不起来波纹的效果。但是三维做的衣服跟二维作画很难配合,不可能每一帧在摄影跟背景和人物对的一模一样,但是差一点点观众都看得出来。现在做的时候先是三维建模,绑模动画全部走一遍,然后取帧,取好帧以后在取帧的画面基础上加动画,最后在摄影合成,其中实在是对不上、骗不过观众眼睛的部分加特效。
宫崎骏为了制作CG毛毛虫短片,其中角色的一个睁眼就调整了整整三年。所以每一个镜头想达到所设想的效果,在二维和三维永远都有要突破的点,怎么把它的优势和劣势捏合起来,这是很大的功课。在未来动画业界,怎么把片子拍的更好看是最大的课题,二维三维都只是工具,怎么用好这些工具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剑网三》先导篇
林远志:因为我一开始只会二维,我就先从自己熟悉的东西入手。还有成本问题,好作品是钱堆出来的,我们当时考虑的是怎么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之下,做一个最大程度让大家能接受的作品。
我个人是二维的忠实粉丝,宫崎骏派,我觉得二维带给我的浪漫感更强于美国那种更写实的东西。不过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他最终的目标都是给大家呈现出更好的作品,所以这只是观众群体的选择。
关心:我同意王总的看法,二维三维都只是工具。最关键的是你要打动人,打动人要靠故事,故事要打动人靠人心。你要围绕人性去讲故事,只要能有利于你讲故事,至于用什么工具是无所谓的。即便是宫崎骏大神现在也不排斥用三维去来实现他的一些目的,所以工具论我是非常赞同的。
朱芷仪:二维和三维我都很喜欢,很欣赏每一种不同的方式。我想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动画的本质是什么?导演们、艺术家们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是角色,是那些动人的故事,那二维和三维其实只是实现那些想法和角色塑造的途径而已。除了二维和三维还有其他的材料,比如说定格动画,还有更多的方式等着大家去探索。
我不是导演,是监制和编剧,不会自己着手去画东西,在团队里发挥的作用更像是一个制片人。我的作用就是保护好这些想要创作的人,去把它更好的实现出来。我们要表达的内容并不是二维三维这种方式,而是内容本身。我们以后也可能会做三维,做更多不同的尝试,但不变的是它的核心,它的故事,它的角色。
赵禹晴:我选择三维的原因可能跟大家都不太一样。大学开二维原动画的时候很兴奋,想让我设计的漂亮的小人都动起来,但是我的画风是偏插画式的,极尽的繁复,原动画保型非常难。我又非常想把他们的故事都做成动画,当时就陷入了绝望的状态。
大二的时候开了三维的课,当时感觉茅塞顿开,因为我对造型的需求非常高,而三维可以保型。而且我觉得三维能表达的风格非常多,要远远超过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已有类型。不过三维确实缺少二维的那种张力和镜头感。但三维也有他自己的方向,比如最终幻想系列和现在很多游戏CG,已经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二维三维都有自己非常好的特质,而我的目的是把我自己的片子做出来,只要能把我的作品做出来就是好工具。而我从小就喜欢闪亮亮的风格,想在自己的作品里实现这些,所以选了三维,它更能表现我想要的质感。
创作与市场
主持人:目前国产动画题材越来越多元化,大家对国产动画未来的趋势是怎么看的?对行业人以及即将入行的从业者有什么建议么?
朱芷仪:其实我个人特别想聊一下创作意愿和迎合市场的矛盾问题,我觉得迎合市场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什么是市场?就是观众,观众就是我们本身,创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在违背这个市场?
其实观众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二维三维?他只知道他要看一个好的作品,我们只需要满足他,这就叫做迎合市场。这也是尊重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也是观众的一员。大家看到市场上有的作品,就觉得观众喜欢看那些,其实只是因为市场上就只有那些作品。
王昕:这个话题其实最近宫崎骏刚聊过,主要核心就是:离我十米以外的事关我什么事,我只是在这画我的画。
什么是分类,都是观众帮我分的,不是我帮观众分的。我是一个创作者,我画的东西你们喜欢那就是细分市场,细分市场变大了变成五个市场那我就是大众导演,如果只有一个细分市场那我就是小众导演。
都可以,但不能违背创作人的本心,明明我是画北斗神拳的,你去让我画皮卡丘,那也不对。本身创作人就是有自己的心态和风格在的,而且细分市场就按规律来就好,(细分)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制作人也会越来越有空间去创作,我觉得这并不矛盾,所以没必要去迎合太多。
王昕导演作品《一人之下2》
赵禹晴:我大学刚毕业那几年,确实有去迎合过市场,但随着做的片子越来越多,反而觉得这是绕远路,去迎合不如踏踏实实把自己想做的东西做好,在行业的时间越久,我就越发坚定地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出来。
只要把自己想做的做好,这么多观众,总有一批是喜欢你的,他们自然会来找到你。对于每个风格都是这样,把作品做出来了,喜欢它的人找到了你,你才会发现这个题材其实是有市场的。所以我也同意没有必要迎合市场,还是把自己的片子做好。
林远志:对于想要进入行业的从业者建议,一定要注意好身体。对于迎合市场这件事,我想说一下自己本身,因为我以前是做app产品经理出身,之后我自己单飞出来,做几款新app时却都失败了。那时候确实考虑了很多市场的问题,可不擅长的就是不擅长,最终还是决定回来做美术、动漫领域的创业。
刚才聊到说画北斗神拳去画皮卡丘,不是说思路不行,而是那个创作者本身做不到,我可能就是那个画皮卡丘的,北斗神拳我也画不出来。说到底迎合市场其实应该从本身出发,创作者对自己需要有一个判断。我的风格是什么,我的能力适合做什么,我身边的资源能怎么做,把这些东西综合之后去做判断,所谓的看菜做饭嘛。最后去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愿意去创作和付出的一个方向。
我当时结合了我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还有身边的资源最终做了现在的这个项目。所以我觉得,迎合市场只是一个单向的说法,创业者或者说创作者还需要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去做事情。
关心:基本都说完了,其实就是把片子做好,这个市场就会找到你,认可你。如果市场不认可你,创作者就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吧。
峰会战略合作方简介
小明太极成立于2016年10月,注册资金1.5亿元,现有员工600多人,目前在北京、武汉、成都、杭州、深圳等地设有多家子公司。公司先后投资了知音动漫、飒漫画等多家知名漫画产业机构,拥有看漫画、知音漫客、漫客栈、漫画台、爱飒漫画、神漫画、爱优漫、酷漫漫画8大平台。全网注册用户1.2亿,月活3000多万,日活近1000万。公司签约作者1000多名,全版权独家作品1000多部,全平台在线作品总数达50000多部,其中不乏《斗破苍穹》、《武动乾坤》、《凤逆天下》、《穿越西元3000后》等大量国漫经典头部作品。公司依托旗下8大互联网平台,通过全方位的IP孵化与商业运营,打造一条集文学、漫画、动画、影视、游戏、衍生品、主题动漫小镇一体化的泛娱乐全产业链IP孵化运营平台生态系统。
峰会特别支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