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二十年坎坷的断更与改版,依旧在国内原创漫画史上,和无数粉丝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部被称为“上古漫画奇迹”的跨时代天坑——《黑血》。
目前《黑血》已推出单行本,文末有福利哦~
黑白漫《黑血》的魅力
诞生于上个世纪末的黑白漫画《黑血》历经了两个连载时期:
①《少年漫画》时期
1997年3月首次在杂志《少年漫画》上连载。1999年,曾因作者赵佳的家庭变故而断更;1999年后改名《Black & Blood》开始《黑血》的第二版连载。尽管对于这次改名和剧情变动,赵佳说是觉得《黑血》已经天马行空到一个自己无法自圆其说的程度,只好采用了“中二傻缺”的改名,从新的角度开始讲故事。改版后的《黑血》却在1999年香港文化传信所举办的第二届大陆文传杯一举拿下了漫画新人奖第一名。
2001年11月,《黑血》开启了第三版连载,直至2004年2月,又一次断更。这次断载长达十年,因剧情中主角暮风对另一重要角色肖先生举起了屠刀,然后就十年再也没能放下来,也被粉丝们称为“十年举刀”。
《黑血》人物肖先生
2001年11月刊《少年漫画》
②《漫画会》时期
2014年7月,杂志《漫画会》重启《黑血》连载。
这是一次用堪比三顾茅庐的艰难和诚意才实现的连载。
赵佳说:“14年春天,《漫画会》的主编邢悦和无名找到我,令我相当惊讶。那时我已经从漫坛舞台一线淡出多年,由于家庭常年欠债,为了躲债而过着超一流特务级别的隐居生活,甚少有人能找得到我,不得不说他们是抱着一种异于常人的诚意而来。”而在经过多次协商和尝试,让《黑血》以彩漫形式复刊的想法夭折后,《漫画会》毅然决定《黑血》可以保持黑白画面连载。“在一本彩色杂志上唯独留出一个黑白作品,对于大部分杂志来说都是很艰难的决策!不仅在四色印刷的成本上非常吃亏,还会让习惯看彩漫的消费者对购买杂志有所顾虑”对此赵佳非常惊讶,在反复确认之后,被编辑部的诚意所打动,这才有了2014年激动人心的《黑血》复刊。
2014年《漫画会》宣布填坑
赵佳最初只打算把《黑血》画成6集结束的短中篇。此前的赵佳不断在各种短中篇作品中尝试挑战不同领域,为了突破上一部作品《第十三个月》的恋爱漫画的套路,赵佳对标《生化危机》,决定挑战“黄暴”的男性向路线。
赵佳说:“主旨是想画有些可怕的科幻故事,那种可以在里面随意加港片式打斗和枪战场面的故事。”在人物设定上,作品中丰满的角色形象,其背景皆有大量的历史来源。“同时期因为作品人气奇高而被要求加角色什么的,篇幅就越来越长,”赵佳笑道,“《黑血》在创作之初没打算承托太多高深的思想,只是想要自己画的爽。在决定要什么人当男主的时候,总觉得大多男主都是伟光正,有点无趣,就想着搞一个有人性弱点的家伙也许会好玩一点。没想到现在这个懦弱的暮风却成了故事中饱含人性深度的一个符号,可以说是创作之初未曾想过的意外。”
《黑血》是自启动“中国动画5155工程”以来最知名的漫画作品之一,被业界认为是对中国新漫画有较大影响的代表作之一。《黑血》毫无疑问的成为80、90一代人心中的神作,其张扬苍劲张力的画风,恣肆纵横的想像力,扑朔迷离的情节,都突破了当时国内传统漫画的界限和概念,造就了当年中国黑白漫画原创史上的一座高峰。
其他5155工程知名漫画家:陆明作品《我的旋律:后》(左)张晓雨作品《面人麻生》 (右)
“鬼女”之才与创作之路
赵佳,粉丝昵称“鬼女”。曾使著名作家柳溪写文称之为“一代奇才”。
赵佳对于绘画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但才华却是实实在在的积累。
一岁半开始拿笔在床单上瞎画,从小涉猎中国画、水彩画等多种传统美术;4岁第一次在《小学生作文》封底发表第一张儿童画作品《小鸣》;9岁时创作的中国画《谁说葡萄是酸的》获天津市第五届国际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一等奖。10岁时的泥塑作品,在新蕾出版社主办的《小学生作文》封面上全年连续刊载。
“感觉这辈子都没几天”业余”的时间”赵佳苦笑道,“采访中最常说到的一句话就是”我小时候体弱多病,除了笔拿不动第二样东西”。”生病在家无法上学的日子往往一整天都在画画,一天下来赵佳的母亲经常要从她的房间收走一整麻袋的纸团。
“对于别人说的‘绘画天才’之类的措辞我一直都是否定的。”赵佳说,她只是把所有孩子在课堂上苦读的时间全部拿去画画了而已。
赵佳绘制的彩色插图
而走上漫画这条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曾因动画等媒介的影响出现过一批介于连环画和现代故事漫画之间的表达形式。这种漫画的语言没有日本漫画那么丰富,但是又比连环画多了很多镜头语言。赵佳在9到10岁期间就一直画着这种表达形式的作品。
9岁,处女作《游戏机奇战》发表。赵佳当时只负责画,剧本也是由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撰写,发表在当时宋庆龄基金会旗下的《动画世界》杂志上,之后就开始长时间在《动画世界》发表各类作品。
10岁,赵佳有了第一个自己原创剧本的故事《魔星》,全彩漫画,连载了数个月,成功完结。该作的分镜模式类似于西方16开彩漫,一页会有十几格画面,和日漫有很大不同。
那这之后没多久,赵佳就邂逅了日本漫画。当时的赵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第一瞬间就心头一惊:这不就是和我现在所画的近似的形式吗?而且还比我所画的表达形式要丰富得多,原来世界上有很多人在画这个啊!”
随后到13岁为止,赵佳断断续续在《动画世界》发表了五六个短中篇作品;到15岁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杂志《小百科》上连载搞笑版的《水浒传》。
这时的赵佳的绘画形式越来越接近日本漫画,变得以黑白漫画为主;同时也是叙述能力逐渐增长和形成的时期。
14岁时发生了具有革命意义的事情:国内有了第一本漫画杂志《画书大王》。那一年也是赵佳决定放弃本就因体弱而不怎么参与的学业,正式转为职业作者的一年。
1996年,15岁的赵佳在《科普画王》上连载了半年的恋爱题材作品《第十三个月》,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赏识,这也给赵佳的职业生涯打了一剂强心针。
《第十三个月》
1997年不到17岁时,在当时《少年漫画》杂志社的编辑以及《画书大王》的主编王庸声老师的认可和提携下,《黑血》终于诞生了,开始了“上刀山下火海”的长期连载。1999年左右,赵佳的父亲主办了一本名叫《漫画速递》的杂志,要求赵佳给杂志提供至少两部作品,除《黑血》外的另一部长篇作品《0×11》问世。同时还有一部由赵佳来撰写剧本、朱卫强绘制的作品《迪尔亚更的太阳》开始在该杂志连载。
可惜《漫画速递》只坚持了不到一年就改刊了,《0×11》在2004年改名为《踢破天下》,转投至《漫动作》杂志连载。
《0×11》更名为《踢破天下》
不过不管是《少年漫画》还是《漫动作》,也都没能在国内漫画行业沉浮剧烈的十年间走到底,纷纷停刊、改刊,赵佳迎来了几年以画插画度日的沉寂的时间,一直在默默充实自己的故事,等待着适合的时机。
直到2014年《漫画会》让《黑血》有了重返天日的机会。
黑白与色彩
放眼今天国内漫画市场,黑白漫几乎被挤压的喘不过气来。
赵佳认为,市场能有自己的活气不是坏事,消费者自主选择和自主淘汰也不是坏事。这种情况应该只是因为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阶段性现象导致的,“这个现象是持续十年还是二十年不好说,但一定是阶段性的。当这个风暴远去,业界是会百废待兴还是变得更有秩序化,视于每一个作者的努力方向,以及每一次资本运作的目的性。”
在赵佳看来,“黑白漫最大的优势是制作快,作者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揣摩画面张力方面。黑白漫更容易由单一作者完成全作,单一作者更容易赋予作品独特的气质,读者也就更容易从画面上体会到气质的灵性。黑白画面更容易浑然一体,更能体现线条或利落或潇洒的美感,在做到极赋美感的同时还不抢镜,在剧情上更不容易争夺读者的关注焦点,读者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剧情上。”
而关于彩漫,赵佳举例说:“就像传统纸媒出版业一直都有得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一本书的封面色彩放在书报亭花花绿绿的货架上,必须让颜色搭配在匆匆路过的行人眼里一秒出挑。单纯的黑白极难做到上述这点,不管是纸媒时代还是电子媒体时代,色彩永远是读物的强力buff,对于争取到更多消费者是个竞争力极高的手段。能看上彩色电视,谁也不想倒退回去看黑白。”
不可否认,制作精良的彩漫的信息量会更大。欧美很多漫画也是彩漫,也存在不少精良之作,我们并不会觉得这些佳作是劣币驱逐良币。但是,彩漫想要达到精良的状态需要花比黑白漫多一倍以上的心思。不仅要思考线条和构图,还要考虑色彩和光影,以及这些效果应用在剧情上是否恰当、是否抢镜。
信息量更大的欧美精良彩漫
同水平的黑白漫和彩漫,自然是彩漫的绘制效率更低一些。而国内之所以会有黑白彩色的优劣之争,只源自于国内市场为了提高彩漫的效率而大幅度牺牲质量。
“在《画书大王》时期为了在一本杂志里塞下更多内容而诞生的四拼一,后来因学生党资金有限、追求高性价比而有着漫长的生命力;也有因为国内家长普遍轻视ACG、学校严抓漫画书等不可解的难题而挤兑出的迷你小开本漫画;再到两千年前后的市场冰封期,逐渐让媒体不得不转向更容易对读者吸睛的彩漫,当漫画的媒介变为手机阅读,就更加难以回到黑白漫画的道路上……”说起国内黑白漫市场的变迁史,赵佳无不惋惜。
今天的低龄读者在尚未被培养出黑白漫阅读习惯的时候就被彩漫所冲击,并在十年间形成了彩漫阅读习惯,年龄层的差异体现在故事内容和表达手法上,而不是彩色与黑白本身。
在出版行业内,色彩一直都是用来吸睛的传统手段,并非只局限在漫画上,只不过漫画这个信息载体在国内相对年轻,并未随着出版行业一起成长,所以受到的冲击尤其大。国内的黑白漫画年龄倾向是由于出版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变迁造成的,也和民情有深刻关系。
多样形式的共存是建立在市场自然选择的基础上,无法强求读者去热爱某一种形式。要是希望形式多样化,首先要考虑的是好的作品,以及作者本人要在利益回收层面有所觉悟和矜持。
赵佳的编绘处女作《魔星》就是彩漫,在画黑白漫之前就曾是画彩漫的。赵佳本人对黑白或彩漫倒没有特别偏爱:“从绘制角度说,黑白漫会让我画的更省心,而彩漫会让我觉得更加激动和富有挑战性。我在当初国内刚刚刮起彩漫风潮的时候,就不曾反对过,值得反对的只是粗制滥造的内容以及容易滋养不良内容的品质把控,而不是彩漫这个形式。市场的自由选择有其道理,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劣质的事物必将遭到淘汰,不管是黑白还是彩色,质量上掺水的作品,注定无法长时间留存在读者心中。我一直很喜欢画彩图,《黑血》也在试着彩色化。近期可能还有推出彩色新作的打算,是要先以平台连载的形式和大家见个面,单行本视情况决定。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大概会产生新的天坑。”
关于未来
《黑血》的填坑大概是最受瞩目的,而赵佳一直未懈怠。
“《黑血》的大纲这么多年每天都萦绕在我脑海里,从没走出去过,”大纲是在19岁时就成型了,未来所有的扩充工作也都会截至在那一版大纲上,“我会尽量朝着第三版的画风看齐,不仅不会改动,还会尽量做到缩小时间跨度造成的画风差异。现在重新连载也是试图让三、四十岁的自己去重温十几、二十岁时的思潮来保持作品气场。乐观估计,还要用3年左右来完结《黑血》剩余的部分。”
提及其他的规划,赵佳也希望大家抱予期待,“这些年有很多故事都憋在心里无从表达,自己手上压箱底的成熟故事已经飞跃到二位数。这些故事不是我不想推出,而是时机问题。《超级漫画家圣经》肯定会再版,要扩充一下书的内容,对编剧和分镜进一步讲解。除了版权方面的问题,扩充也是个大工作,当初撰写这本书的时候,整整花了大半年,除了它什么都没做,几十万字加上千张图99%都是亲自上阵的,差点把我搞疯。所以新版的时间方面,还需要大家再耐心等待一下。”
赵佳在今年刚刚成立自己的漫画公司,已经开始进行商业化运作。现在有十几位主创人员,会尝试培养助手,未来几年会以彩漫为主进行创作,也会推出一系列其他主笔担纲的作品。除了保持独立创作时的基本质量,也会实践更多漫改等跨媒体制作形式,赵佳说:“资本的涌入让我们这个圈子不再穷困,但并没有真正达到它该有的使用效率。在商业上走出尽可能多的一步,需要有理想有坚持的作者都去试水,用自己的实践和操守去慢慢排查掉那些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的要素,行业需要我们这些前浪在沙滩上死出一个有用的模式给后人。”
漫画是一种能够带来跨越时代的感动的载体,无关于黑白或色彩,好的作品将用时间证明其存在与价值。而漫画家——作为创作者、传承者,是在无论在怎样的历史潮流下,用永不疲倦的勤勉和一颗对漫画的赤子之心,也许才能留得下不负盛名的时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