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 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产业新媒体
访问三文娱网站3wyu.com查看产业必读文章
资本给国产动漫带来的,更多是关爱和促进,还是伤害?
今天,一位动画人发了这样一番话:
“虽然说了可能会被骂的很惨,但这些话也已经是憋了很久。职业关系也算是经常与投资方层面交流,但最近两年给我的感觉是,不论是资方,漫画公司还是平台,都不怎么关心作品质量了。一上来都是先问你产量,一个工作室月产上不了500P都不好意思开口。大点的公司流水线月产几千页都是常态。”
“为什么要拼命跑量呢?因为数量=点击量=曝光率=其他各种数据=公司IP拥有量=数据好看=有故事讲给下一个投资方=A轮B轮C轮更多钱进来,甚至可能借此(或者是某资方籍由收购了漫画公司)上市。很多类似的投资都有对赌协议,漫画公司拿了钱就要拼了老命达到资方要求,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谁会在意作品好不好?甚至现在很多读者也并不在意(也可能在意的已经不看了)。”
“这个行业有钱进来本是好事,但现在作品只是沦为资本游戏的工具,很多作者在情愿或者不情愿下,注水或者降低画质也是事实。这事儿我之前就说了并不应该作者完全背锅,然而这个行业到底会走向何方真的很难说。在电影业疲软动画投资已经纷纷撤退的情况下,漫画由于投资小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正在成为集中投资的焦点,但在大部分作者能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还是希望能勿忘初心吧。(仅个人观点请勿对号入座)”
投资人有话说
对于这一观点,多位从业者表示了他们的不同看法,特别是投资人。
乐游资本合伙人段斌认为,前期投入大量资金来转换产业的生产方式,从量变到质变,是互联网平台在很多领域都实践过的玩法;而行业的变革最终要淘汰掉大量创业者和投资人,从不专业到专业。
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进一步阐释了他的观点,三文娱获得授权发布如下。
“ 资本很莫名,作为长期通过投资方式来经营国内动漫文化产业的投资人感觉很冤枉…
先谈资本
资本也有劣币和良币,而且一般来说都是劣币驱逐良币。
所以市场其实是有很多不太明白动漫产业运转逻辑的资方进入,简单粗暴。
但是在这个情况下把国内漫画产业的内容问题简单怪罪于资方也是不合适的。
应该做的,是在寻找和辨别投资的过程中找到真正懂产业运转逻辑的资金方,方是正途。
再谈媒介
媒介持续在迭代,媒介迭代后最适合的内容形式会自然产生。
50年前的香港,大发行量的报纸那可是‘流量入口’。在这个平台上,有一位35岁的报人开始用连载的方式写作新派武侠小说,经年累月的积累,终于诞生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本奇书。
金庸先生的新派武侠是非常典型的大众通俗文学,是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为下里巴人、寻常老百姓创作的,所以才能更容易借助于电视和电影这些视频媒体的力量传播至今。
回到漫画领域,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上,条漫就是被历史大潮选定的方向。
3分钟左右的碎片化的阅读,顺畅的刷刷刷体验,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内容,太符合现在移动漫画阅读人群的需求了。
不要永远说‘没有以前的黑白漫好’,不要说小小的漫画领域了,整个社会的审美和内容消费方式都在迭代。
曾几何时,彩色四拼一诞生的时候,一样有人批评,但知音漫客养活了现在多少成名作者?
黑白漫这种内容形式诞生于日本的出版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背后的流行原因和在报纸上流行起来的金庸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每个国家的媒介环境都不同,最适合本国媒介环境的才是最好的内容形式。
关于审美方面的倾向我想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这本电影吗?
怀旧是每个年代的所有文化从业者的共通情绪,但这真的对吗?
不如去问问看这些所谓‘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的漫画的读者‘为什么这个作品好看?’
我在评论中还看到了关于‘19天’和‘SQ’的评论,说这两部作品流行的原因‘不就是基腐么’
简单归因要不得,无数的‘我也知道’‘我早知道’阻碍了认知更深刻道理的可能性,不能固步自封不愿意学习。
应该倒过去再去看一下19天和SQ,好好学习对方做得好的地方,不然成功的就不会是慕星社了,应该是这些‘我早知道’的朋友
有人还提到了日本的漫画编辑制度,说是因为没有编辑引领读者的审美才导致了泥沙俱下。
我承认日本的漫画编辑制度好。但这和要求漫画产量和更新频率是不冲突的,全球也不光日本漫画主笔工作室+漫画编辑这一种生产制度。
美国的漫威模型里,产量和流水线机制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产量和流水下机制保证下的大世界观得以真正实施完成。现在是漫威大?还是日本三大社大?
回到资本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从经济学角度讲,任何一个产业要发展起来,都需要资本的过度投入和过量堆积。
这些过度投入的资本,其实形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形成了下一个产业孕育发展的沃土。
只有肥沃起来,土下有大量的动植物尸体构成的富营养层,才能结出最香甜的果实,开出最美丽的花。
以前的中国动漫产业,长期发展不起来的核心原因,就是产业没有钱。
用户端没有支付能力,或者根本就没有支付意愿。投资商不关注不投资。
所以只能靠政府补贴苟延残喘。
行业的第一要务是有钱进来,不管是资方给的,还是消费者付的;不管是忽悠进来的还是心甘情愿掏的。不然身体里血液没有,能不骨瘦如柴吗?
有了钱才能让更多有志于从事漫画行业的人和其他行业最优秀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成为未来发展的人才基础。
游戏电影电视剧行业的发展路径无一不如此。曾几何时,‘血狮’年代的中国游戏人,面对满是盗版的市场,再大的热情才情最后还是一败涂地。
但是陈天桥之后的中国游戏业呢?为什么就发展起来了呢?因为只有用户付费+资本投入才能拯救内容产业。
日本的动画业背后,有玩具、游戏、弹子机撑着,不然,做毛动画;好莱坞如此庞大的电影生态的完成,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缺过钱。
漫画产业的发展路径,我们得去参照另外一个产业:网络文学。
南派,唐三,番茄没价值吗?《全职高手》难道不算好作品?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背后又牺牲了多少独立作者和多少部断更的作品呢?
但是结果是好的,好到,现在美国人都要看翻译的中国网络小说了。
中国的文化内容终于有一个门类在世界大杀四方了。
要求产量是没有错的,而且高产量不能直接等同于低质量。
资方们追求的其实是漫威和香港漫画通过不同路径实现的高质高量。
再还不能实现高质的情况下,先要求流水线化分工把量提起来,期待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又有质又有量的作品自然会化蝶而出。
好内容和成功商业化也不冲突的,一味强调‘艺术就不应该资本化和商业化,钱把我们搞low了’和‘做文化内容只有匠心做到死这一条路才能成功’这两种观念都是要不得的。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古人早就分门别类过了,都有生存空间,大众审美并没有问题。
品质可以逐步提升,给点时间,市场自然会走到那一步的。
补充
三文娱更多是认同陈悦天的观点,我们再来补充一点实例和数据。
一个是反复被提起的日本人的匠心。然而在日本,文化内容同样是被资本和铜臭驱动,不过他们早已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山寨好莱坞电影和拼接刷量(回顾:日漫三大社起家史),进化到了套路和创意并存——因为日本的用户和受众也在进化,口味变得刁钻。
另一个例子是三文娱最近盘点过的日本四月新番,截至3月下旬,上新已至61部作品。这些作品中,除了《进击的巨人》第二季和《夏目友人帐》第六季等寥寥几部,给人印象深刻的所剩无几。
这只是四月新播出的动画,如果上溯到企划阶段,日本每年新增的动画作品更是成百上千。
正是有着如此惨烈地拼杀,从中浴血胜出的作品,才能席卷东亚进军欧美,赚取更多利润;才能培养出千千万万的动画人,进而诞生那么一些“匠心”之作。这种匠心的前提,很重要的一点是日本业界试错出来的制作委员会制度(点击回顾)。
当然,三文娱并不否认现在有许多资本催熟的虚无缥缈的模式,或者严重注水的数据。比如三文娱观察过的动画漫画刷量行为,以及最近有加重趋势的凑稿量现象,都违背了从业者们应有的初心。
但行业正在变革,规则正在形成,也在教育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人。
比如前几天被湖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文件的银都传媒,它在2014 年、2015 年、2016 年 1-6 月通过南宁市精华书店、北京通宇嘉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虚构动画制作、VR 和广告等收入累计 5519.45 万元。它还支付给公司实际控制人兼总经理的弟弟和母亲设立的公司预付款约3205万元,然后过几个月就还不上银行贷款、发不起员工薪资。
这样的公司,还入选了新三板创新层,2015年还成功进行了两次募资,融资共计7473.03万元。
它的投资人,会牢记这个教训,以后对炒作类似VR这种面向资本的概念时,要多加辩证。而它的主办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同样也领到湖北证监局的警示函,日后对服务的公司的关联方要多加核查,对巨额预付账款进行审慎调查,对现金流的异常变动予以关注,等等。
资本,爱还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