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三文娱翻译了一篇英文原文来自Vanity Fair的深度文章,《好莱坞已死?为什么我们熟悉的好莱坞已经完了》,讲到统治娱乐业的好莱坞,近年来随着新的渠道Netflix、新的平台Facebook以及新的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兴起和冲击,加上自身的僵化,逐渐陷入晦暗的境地。美国影院上座率跌至近20年最低,利润不断下滑——音乐、出版及其他行业曾经遭遇的困境再一次降临娱乐圈。
另一方面,接下来这篇文章注意到:
2016年开始,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迪士尼、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斯、NBC环球、索尼和派拉蒙)开始了一轮高层大动荡——
然而这一波震动并没有随着新一年的来到而停止。
2017年1月索尼影业CEO迈克尔•林顿离职。2月,外媒曝派拉蒙影业CEO布拉德•格雷将下课;而环球影业主席唐娜•朗雷的合同也将到期,去留目前没有定论。
那么“六大”风云巨变后,好莱坞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文来自时光网,微信公众号:V_Mtime,三文娱获得授权转载,作者Lila。
好莱坞“六大”新格局
派拉蒙连续“垫底”六年,赢在《变形金刚》 输了超级英雄
从2012到2016年,派拉蒙已经连续五年在好莱坞“六大”北美票房成绩排名中垫底了。去年的《忍者神龟2》《间谍同盟》《宾虚》以及《超级名模2》等片让他们承受了超过4.5亿美元的亏损,今年年初《怪兽卡车》票房又遭失利,新年伊始就承受了过亿美元的损失。
从去年到今年,派拉蒙高层经历了巨大调整:先是影业副主席罗伯·摩尔被母公司维亚康姆集团高层强制辞退,原本地位稳定的派拉蒙影业CEO布拉德·格雷如今也因维亚康姆集团新任老板的命令惨遭下课。
布拉德·格雷(左)执掌的派拉蒙和迈克尔·贝(右)关系不错
布拉德·格雷在任职派拉蒙CEO的12年中曾成功开发了《变形金刚》《星际迷航》等系列电影,并两度问鼎好莱坞年度冠军。但同时,在格雷的任下,派拉蒙也遭遇了一系列政策失误:
2006年派拉蒙以16亿美元收购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但在票房力作《变形金刚》问世的两年后(2009年)与其分家,不过好在派拉蒙保住了共同制作《变形金刚》系列的权力,也与迈克尔·贝建立起不错的合作关系;
同年,派拉蒙还因为利益分配问题终止了与汤姆·克鲁斯长达14年的合作,直到2011年双方重修旧好,《碟中谍4》也时隔五年才重见天日;
作为曾经《钢铁侠》《美国队长》和《雷神》等漫威早期超级英雄大片的发行方,派拉蒙显然没有看到这些超级英雄IP的重大价值,到后来漫威被迪士尼收购,派拉蒙又失去了一块吸金大头。
《美队1》由派拉蒙公司发行
派拉蒙母公司维亚康姆的高层内斗,让局面更是雪上加霜。2016年,掌舵维亚康姆十年的前董事长菲利普·道曼打算为收益不断下降的派拉蒙引进新的投资人,万达影业因此成为主要竞争者。但后来万达收购派拉蒙的提议遭到在维亚康姆董事会一手遮天的雷石东家族的反对,最终这场内斗以道曼被炒而告一段落。
在这期间,派拉蒙也在积极地寻找新金主。拒绝万达集团提出的收购意向后,派拉蒙在今年年初与上海电影集团、华桦传媒达成协议,未来三年将获得两家中国公司超过25%的电影制作资金,涉及金额超过10亿美元。
陷入业绩不佳困境的不只是派拉蒙,索尼影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年初,索尼影业CEO迈克尔·林顿辞去职务,投奔社交媒体Snapchat。
现年57岁的林顿在索尼任职13年,曾创造了《蜘蛛侠》和《007》等成功电影系列,以及《绝命毒师》和《黑名单》等热门电视剧。但2014年索尼因为《刺杀金正恩》一片遭到黑客袭击,旗下的电影正片、新项目、剧本以及高管、明星和员工个人信息等重要内容统统被曝光,导致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迈克尔·林顿今年1月辞去索尼影业CEO职位
到了2015年,索尼好不容易凭借《007:幽灵党》的8亿全球票房,改变了连续两年的净亏损局面。但好景不长,这一势头在2016年便遇到阻隔。尽管《愤怒的小鸟》、《超能敢死队》和《美人鱼》等影片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是《豪勇七蛟龙》《太空旅客》《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等电影却表现平平,甚至没有回本。2016年索尼再次跌到净亏损状态,在好莱坞的市场占有率仅有8%,甚至不及迪士尼的三分之一,六大中总票房排名倒数第二。
林顿辞职不久,媒体又曝出因多年经营不善索尼将出售电影和电视业务。随后索尼集团负责人平井一夫澄清不会出售影业部门。但问题是,这家以硬件为基础的跨国娱乐公司接下来要怎样才能让内容部门扭亏为盈,减小投资压力?
拥有《怪物史莱克》《马达加斯加》《驯龙高手》《功夫熊猫》等优质内容的梦工场动画一直是多家企业觊觎的对象,2014年日本软银和美国孩之宝公司都向其曾表达出收购意向。
梦工场动画资源强大
2016年4月,美国最大的传媒公司康卡斯特以38亿美元收购了梦工场动画公司,使后者成为NBC环球娱乐集团的一部分,与环球影业并列存在。梦工场动画CEO和创始人杰弗里·卡森伯格退出一线,担任梦工场新媒体主席,同时兼任NBC环球顾问。
梦工场最终接过康卡斯特的橄榄枝,与后者庞大且完善的产业链密不可分。不同于其他主流制片厂拥有电视网络和有线频道等多元业务,梦工场动画缺乏多渠道的经营模式,致使其营收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动画电影以及家庭娱乐产品的商业收益。但过于依托一部电影的成败,就导致了2014和2015年间梦工场动画面临的危机:《守护者联盟》《天才眼镜狗》《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等作品商业成绩不及预期拖垮了公司的业绩,导致其在2015年裁掉20%的员工,关闭了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雷德伍德城的工作室,并且对管理层进行大规模地调整。
曾经在迪士尼任职的杰弗里·卡森伯格,在1994年建立梦工场动画时也许就怀着打造出第二个迪士尼的梦想。但在连年不利的财务状况下,选择一个靠山可能才是让梦工场动画继续发展的正途。康卡斯特对于梦工场就像迪士尼之于皮克斯,不仅能帮助它降低动画制作的风险,又能利用完整的产业链充分开发梦工场动画IP的价值。但灵魂人物杰弗里·卡森伯格退出之后,梦工场动画还能和以前一样吗?
杰弗里·卡森伯格转攻新媒体业务
目前看来,《宝贝老板》和《内裤队长》将在今年如期上映,《驯龙高手3》《怪物史莱克5》和《马达加斯加4》也会在未来几年与观众见面。但伴随着收购,梦工场动画的几个电影项目也受此影响停止制作,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是《疯狂原始人2》被彻底取消。
梦工场动画的并购也将带来好莱坞动画市场一次小范围的洗牌。凭借《神偷奶爸》《小黄人》,环球所有的照明娱乐在近几年迅速崛起。 2016年两部原创新作《爱宠大机密》《欢乐好声音》收获的商业成功,让环球成为仅次于迪士尼的第二动画电影票房大仓。收购梦工场动画之后,环球在儿童与家庭娱乐内容方面如虎添翼,将在这一领域成为迪士尼最大的威胁。
持续近一年的好莱坞换帅风潮同样波及到二十世纪福斯。2016年6月,福斯宣布影业CEO吉姆·吉亚诺普罗斯将在2017年6月30日合同到期时离职,随后又确定二十世纪福斯联合主席史黛西·施奈德将成为吉亚诺普罗斯的继任者。
吉姆·吉亚诺普罗斯执掌下的福斯,收益比较平稳;在位期间,他开发出《X战警》《阿凡达》《火星救援》《死侍》等卖座项目,同时和雷德利·斯科特、詹姆斯·卡梅隆等导演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吉姆·吉亚诺普罗斯与福斯制作部门主席艾玛·沃茨、福斯探照灯、福斯2000等分部负责人保持着高效配合,施奈德的接任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磨合。
吉亚诺普罗斯(左)和卡梅隆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刚刚来到福斯18个月的史黛西·施奈德被指派为新一任CEO,让不少人提出质疑。施奈德曾在1999—2006年间担任环球影业CEO,然后成为斯皮尔伯格麾下梦工厂影业的主管,参与制作过《捐精大丈夫》《维基解密》等影片。任职福斯后,施奈德并没有展现亮眼的业绩能力,因此这次晋升让也有些人怀疑她是否是走了后门,又或者她是否只是福斯背后大佬默多克家族权力更迭时期的一枚棋子。但包括梦工厂前CEO杰弗里·卡森伯格在内的支持者都表示,施奈德的能力被远远低估了,她会是这个职位的最好人选之一。
吉姆·吉亚诺普罗斯和艾玛·沃茨同好莱坞大导们的关系很“铁”,前者的离开也引发人们对福斯与导演关系面临改变的担忧。《好莱坞报道者》曾援引知情人的言论,表示詹姆斯·卡梅隆对吉姆·吉亚诺普罗斯和沃茨非常忠诚,并且愿意最高程度地配合他们。
在吉亚诺普罗斯离职消息曝出后,卡梅隆的制片人乔恩·兰道表示:“我们和吉姆有非常好的关系,希望在未来几年我们能和史黛西也有这样好的关系。”卡梅隆的《阿凡达》系列有望在今年开始套拍,影片续集有可能在明年上映。《阿凡达》是福斯最重要的系列项目之一,延续与卡梅隆的合作对整个公司来说意义非凡。
福斯旗下的系列大片还将继续
目前来看,福斯的新CEO好像无意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高层任职方面,施奈德不仅留下了在业界中享有一定威望的艾玛·沃茨,还将她提升为影业的副主席,其他子公司负责人的地位也依旧稳定。
同时福斯影业的未来规划与之前没有太大出入:《X战警:天启》票房不及《逆转未来》遭遇瓶颈之际,福斯决定“软重启”这一系列,同时制作两部新电影,并且开发剧集作为辅助。接下来几年福斯还有《猩球崛起》《阿凡达》《死侍》等多部期待值颇高的续集作品将问世。
吉姆·吉亚诺普罗斯的离任和史黛西·施奈德的继承对福斯将带来怎样的改变和影响,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美国电信巨头AT&T就宣布将斥资860亿美元收购华纳影业的母公司——时代华纳集团,制造了2016年度最大的收购案。时代华纳是仅次于迪士尼和康卡斯特的全球第三大的娱乐公司,拥有强大的内容产业,除华纳影业外,还有DC漫画、HBO电视台、拥有NBA转播权的TNT电视台和CNN电视台等分部。
2016年,《蝙蝠侠大战超人》《X特遣队》《神奇动物在哪里》三部票房巨擘撑起华纳影业整体营收,创造出近十年来最好的票房利润,但是华纳旗下的超级英雄电影依然面临着口碑方面的巨大压力。
DC系列的成败对华纳未来至关重要
《蝙超》和《X特遣队》的票房盈利无法掩盖影片收获的差评,也导致华纳开始了一系列内部人事和机制的调整。首先华纳成立了专门针对DC电影的独立部门,同时任命执行副总Jon Berg和DC首席内容官Geoff Johns共同管理。然而新部门的成立并没有扭转DC电影的衰局:《X特遣队》口碑失利和《闪电侠》《蝙蝠侠》等项目导演一再易主,暴露出华纳和DC内部的问题,影业CEO凯文·特苏哈拉的管理能力也遭受到质疑。
去年12月,华纳影业辞去了总裁格雷·西尔弗曼的职务 ,有传闻说这一决策是华纳高层为近几年包括《小飞侠:幻梦起航》《秘密特工》和《木星上行》等哑火大片埋单。不少人猜测,如果今年华纳几部大片成绩如果不如人意,CEO凯文·特苏哈拉的地位很有可能也会被取代。
AT&T收购华纳制造了2016最大收购案
相比派拉蒙、索尼和梦工厂动画因为财务问题引发高层震动,华纳收购案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选择与AT&T公司融合,是这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电影公司为应对好莱坞新环境和新势力,力图转型的一次主动尝试。
时代华纳强大的内容资产恰好弥补了AT&T原创内容上的不足,同时经由AT&T的无线网络平台,华纳可以完成由传统播放端到新媒体的转变,还能得到更为广泛的用户基础。而且DirectTV一旦与时代华纳所有的HBO、TNT和CNN等资源完成整合,那么它就能获得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还能通过向其他流媒体平台销售版权而取得收益。
在风雨飘摇动荡不已的好莱坞另一边,是迪士尼的风景独好。2016年迪士尼营收556.3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美国队长3》《侠盗一号》和《海底总动员》等影片帮助迪士尼影业取得高达92亿美元的收入和25亿美元的纯利润,位居好莱坞六大之首。
迪士尼的成功与CEO鲍勃·伊格尔富有远见的领导能力密不可分。2005年上任以来,伊格尔逐步拓宽了迪士尼的IP金库,首先在2006年以74亿美元收购皮克斯动画工作室,2009年以40亿美元收购漫威娱乐,2012年花费40.6亿美元将卢卡斯影业归入囊中,如今这三个子公司的产品为迪士尼带来巨额的收益。
伊戈尔继承下的迪士尼帝国四足鼎力
另一方面,鲍勃·伊格尔振兴了迪士尼本部动画的实力,《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等作品让其能够与皮克斯工作室抗衡。同时伊格尔还注重布局迪士尼整体产业链:比如在东亚地区先后增开香港和上海迪士尼乐园,加强扩展国际业务;又与iTunes等网络媒体平台合作为其输送内容,丰富内容渠道和用户基础。
在伊格尔的决策下,迪士尼成为一个涉及电影、电视、消费品、主题乐园、网络媒体的综合娱乐帝国,市值从2006年的484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超过1600亿美元,身价翻了三倍之多。
好莱坞风向变了吗?
2015年好莱坞电影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里,《星球大战7》《侏罗纪世界》《复仇者联盟2》在内续集电影占据了7个席位,另外三部电影《头脑特工队》《火星救援》和《灰姑娘》中,后两部也并非原创作品。近几年续集的火爆让好莱坞意识到打造系列和IP的重要性,2016年美国本土一共有36部续集(包括前传和衍生作品)上映,而在前两年,续集电影都还没超过30部。
除续集作品外,好莱坞也保持着对大投资大制作的迷信。2013年好莱坞投资超过1亿的大片达到31部之多,但《独行侠》《四十七浪人》《惊天危机》《极乐空间》等大制作失利后,2014和2015年的过亿投资电影缩水到每年23部左右,去年这一数字又回升到30部(还没算上《惊天魔盗团2》和《分歧者3》),可见制片厂对大制作并没丧失信心。
伴随着大投资和续集电影的扎堆上马,去年年中太平洋彼岸却传来诸多票房扑街的噩耗:《独立日2》《猎神》等大投资票房惨淡,《超级名模2》《邻居大战2》等中低成本的续集成绩也不理想,派拉蒙影业更是被《忍者神龟2》《宾虚》等电影的失利坑惨了,去年全年利润的下降幅度超过了1500%。美国《财富》杂志则将2016年的暑期档称为“票房毒药之夏”。
2016续集败笔不少
但《福布斯》网站评论者Scott Mendelson指出,2016年好莱坞大片成绩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X战警》系列衍生作品《死侍》票房达到7.8亿美元,《美国队长3》《蝙蝠侠大战超人》《海底总动员2》《侠盗一号》和《神奇动物在哪里》商业表现也足够强势。
这样的局面下,好莱坞对大制作和打造系列电影的崇拜在未来也不会减退,但主流制片公司也许会因为失败案例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在题材选择方面也会加强斟酌。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大投资和续集电影的成功与否与影片本身的质量挂钩。Paul Dergarabedian表示:“票房出现问题的真正因素可能是品质问题,否则你能说因为一部电影是续集,它就失去了价值和吸引力了吗?”
好莱坞对大制作电影的迷信之下,中小成本电影在六大电影公司的战略里被挤到边缘位置,而更多以黑马的身份出现。
一般来说,六大电影公司的中小制作电影主要出自旗下的子公司,迪士尼的试金石公司、索尼的银幕珍宝和三星影业、华纳的新线影业、二十世纪福斯的探照灯和福斯2000的作品在制作上都以中小规模为主。此外,好莱坞主流制片厂也会与独立电影厂牌合作,购买中小制作的发行版权,例如环球就参与发行了迈克尔·贝拥有的专攻恐怖电影的白金沙丘公司作品《人类清除计划3》和《死亡占卜2》。
除了票房黑马,中小成本电影还能丰富院线内容的多样性,同时也是每年好莱坞颁奖季的主力。派拉蒙影业虽然去年业绩在好莱坞六大中垫底,但凭借《降临》《藩篱》和《沉默》等影片拿到了2017年奥斯卡奖中的18个提名,位居六大之首,仅次于担任《爱乐之城》发行方的狮门影业。
《死侍》的成功难以复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有一部中等成本的电影成为颠覆性的存在,那就是二十世纪福斯影业的超级英雄电影《死侍》。影片以5800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豪取超过7亿美元的票房,成为福斯在2016年最赚钱的电影。有这块珠玉在前,嗅觉敏锐的各大制片公司也开始跃跃欲试争相相仿。但是电影研究人士蒋勇认为,由于死侍这个角色的特殊性,影片的成功很难复制:“死侍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演员推动项目(主演瑞安·雷诺兹身兼制片人筹备开发了11年),另外福斯漫画电影成本就比漫威、DC低,而且单个英雄成本可以更低,再加上《死侍》中还有相当的喜剧元素,所以低成本可以满足拍摄需求。”
《银河护卫队》导演詹姆斯·古恩认为《死侍》的成功不能单靠某一个因素:“制片厂不会认为这部影片很优秀很新颖,只会看到它是一部下流的超级英雄电影,或者它打破了第四面墙。”将一部电影的成功因素模式化并套用在其他电影上,并不意味着后来者也会取得相似的成绩。按照古恩的意思,无论是中小制作还是大制作,品质与创新始终是一部成功电影的最基本要素。
新技术怎样改变好莱坞?
流媒体挑战大片厂,颠覆制作发行模式 “捡漏”造佳作
流媒体等网络付费平台走红之后,不仅电影院和有线电视经历了惨痛的用户流失,各大电影公司的家庭娱乐业务也受到了冲击。面对急迫的形式,好莱坞除派拉蒙以外的五大公司从2014年也陆续推出流媒体服务。可就在电影公司纷纷应对之际,流媒体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制作电视剧集原创内容,还要进军更为传统的电影行业。Netflix上个月底以1.05亿美元的巨款获得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爱尔兰人》的全球发行权和流媒体播放版权。
2015年,Netflix以《无境之兽》小试牛刀,影片只在美国31家影院进行小范围上映,票房虽然不高却得到了影评人和颁奖季的认可。2016年,Netflix以9000万美元买下威尔·史密斯动作新片《明亮》,还投拍了邓肯·琼斯科幻新作《静音》和布拉德·皮特的战争喜剧《战争机器》。Amazon也在2015年初宣布将制作12部原创电影,今年又参与奥斯卡大热门《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发行。
《无境之兽》
流媒体参与电影制作和发行,率先带来的是对好莱坞窗口制作的颠覆。一般来说,好莱坞电影从院线上映到在线观看可以长达39——52周,期间经过院线——家庭娱乐产品——有线电视——无线电视最终达到流媒体。但是在Amazon的计划中,原创电影在电影院播出后的4——8周就可以直接在流媒体上付费观看了,而Netflix的《卧虎藏龙2》甚至实现了同步在线放映。
在制作成本方面,流媒体显然无法和实力庞大的制片厂相比,但他们在影片的选择上有着自己的独到眼光。Netflix和Amazon的片单上,要么是中小成本电影,要么是大制片厂认定没有前途的弃子。《爱尔兰人》原本属于派拉蒙影业,但由于后者内部高层变动,再加上斯科塞斯上一部电影《沉默》票房哑火,这个项目最终被抛弃。去年Netflix同步在线点播的科幻电影《幽冥》也曾经是环球和传奇的项目。
Netflix去年的《幽冥》是被环球和传奇毙掉的项目
好莱坞传统制片公司注重主力大片(Tentpole Films)制作的风潮中,流媒体作为电影行业的新人,更敢开发一些高风险、战线长的大明星、大导演作品,同时投资不受大片厂重视的中小成本电影。
这种情况让人联想到当下的美剧市场,CBS、NBC、ABC等传统公共台在不断吃老本中逐渐没落,急待转型,而经常捡剩的流媒体往往能把弃子打造成口碑力作,例如“老白”布莱恩·科兰斯顿制作的一月新剧《诈欺担保人》,这部剧集没有通过CBS电视台试播集的筛选,后来被Amazon捡起来制作了。这样看来,未来以Netflix为首的流媒体能在电影领域独当一面,甚至超越历史悠久、根基牢固的传统电影公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社交媒体如今还是好莱坞影视在选角制作和宣传营销方面的得力助手,而在不久的未来,包括Facebook、Snapchat在内的社交媒体将会成为好莱坞电影公司最具威胁的竞争者了。
主打阅后即焚功能的照片分享应用Snapchat拥有超过1.5亿日常用户,从去年开始,这一手机app开始转型,和好莱坞各大电视台和制片厂展开洽谈,邀请其在自家平台上创作原创视频内容。如今Snapchat越发像是一个移动版的电视平台了。
NBC已为Snapchat提供《美国之声》等独家节目
Facebook收购VR技术领头羊的Oculus公司后,就开始强化其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开发力度,并先后推出了VR视频、VR直播,上个月底还宣布将提供体育赛事的VR直播。在全球拥有18亿月活跃度用户的Facebook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依托社交平台,将这些内容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比如你和朋友身处两个国家,可以在Facebook的VR平台上共处同一个虚拟演播室,观看同一场比赛。通过这一技术,Facebook在未来也许还能搭建出播放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在线VR虚拟演播室。
不光是社交媒体,谷歌、苹果等高科技公司也纷纷涉足内容领域,Google Play和iTunes将发展成为聚合内容的流媒体平台,而两家公司也有计划自主开发原创节目。
社交媒体和科技公司等好莱坞新加入者,正在逐渐颠覆娱乐行业的格局:内容产业由电影公司和电视网决定制作什么样产品的卖方市场,转变成由观众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的买方市场。而让好莱坞处于劣势的地方在于,这些科技公司比他们更善于利用先进科技,也把握着节省制作成本的先天优势。
《纸牌屋》的走红也捧红了大数据的概念
新技术从流媒体崛起之初就开始彰显其威力,《纸牌屋》问世时,大数据成为互联网上最热的名词,虽然后来对大数据有伪科学之嫌的声讨层出不穷,但好莱坞也自此受到启发,在制作中更依赖大数据的分析。《教父2》《夺宝奇兵》等影片的选角导演Mike Fenton就表示会利用明星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为影片选择合适的角色,一些活跃的明星往往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带来更高的票房收益。
而诞生在硅谷的科技公司则拥有比大数据更加先进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如果影视作品的剧本创作自有其逻辑的话,那么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能代替人类完成这些工作呢?《名利场》杂志就提到了这种可能:“如果将现有最优秀的剧本输入到计算机里,它可能会写出一个不赖的作品;如果人工智能能分析奥斯卡获奖电影数十万小时的素材,然后以此为剪辑的原则,最后的作品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些设想如同电视剧《黑镜》中科技末日让人恐惧,但确实有其存在的可能性。
面对浩浩汤汤的变革大潮,好莱坞多家主流制片厂在2016年年报中都提到了新媒体和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鲍勃·伊格尔在迪士尼2016年年度总结会议上就表示:“迪士尼未来会发展为消费者直接提供内容的平台,以此提升用户体验。我们正在考虑和探索实现这一目的的更多方式。”因此外媒传出迪士尼打算收购Netflix和Twitter的消息,也许并非空穴来风。
迪士尼将把ESPN的体育赛事转移到视频流媒体BAMTech上点播
和迪士尼一样,好莱坞大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应对新趋势,并购科技公司或者与科技公司合作,成为其主要的措施。毕竟这些历史悠久的娱乐大佬非常明白,内容永远是他们应对外来者的最大优势。迪士尼去年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视频流媒体公司BAMTech,并将在今年把ESPN频道和其他的内容资源转移到这一数字平台上。NBC、MTV、ABC、A&E电视台和特纳电视网等等传统电视台也都已经展开和Snapchat的合作,为其提供原创节目,拓展传播渠道。
随着时代变革下各方势力的此消彼长,新媒体领域也成为一些从好莱坞出走的高层管理者们的新归宿:索尼影业CEO迈克尔·林顿转任Snap公司董事长,其丰富的内容管理经验能为后者打造原创内容战略提供更多帮助。
杰弗里·卡森伯格接下来会担任梦工厂新媒体董事长,负责拥有多媒体平台的Awesomeness TV和新成立的软件制造公司Nova。此外,他还和梦工场动画以及来自硅谷的伙伴筹集近6亿美元成立新媒体公司WndrCo,主攻电视、移动视频,他对外媒表示:”你不应该惧怕重新开始,我感觉自己像25岁一样充满着干劲。“
历经新好莱坞、后经典电影,面对录像带、DVD、有线电视、VOD等各种窗口出现,好莱坞不断地调整经营策略。进入21世纪后,六大片厂逐步变成媒体大集团的组成部分,电影只是集团经营的一环,当然还是重要的是一环。
没想到最近10年,随着流媒体、社交媒体、移动视频等新科技的快速发展,让好莱坞似乎再次走到了新时代的门口。
本文来自时光网,微信公众号:V_Mtime,三文娱获得授权转载,作者Lila。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tt8YjYfPttlnUHOJPcyN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