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刀与剑早已不仅是杀伐利器,更是中国人信念的象征:仁爱、义战、理性、睿智和诚信,是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生。
三文娱春节假期充电系列,为大家推荐一些讲述产业规律或文化现象的书籍。同时我们也会在微信文章评论区和微博选出一共12位读者,为每人送出一本书,欢迎留言。获奖读者名单初七(2月3日)公布。
本文,三文娱基于《中国刀剑》与《中国古兵器大全》二书,为大家梳理中国古代刀剑的发展历史。
前三期回顾:
读着金庸古龙的故事长大的少年们,大抵都对江湖中的纷扰故事心向往之,也期待能得到屠龙刀或者倚天剑。
在古代背景的国产动画或者游戏中,刀剑也是最常见的兵器,如《天之痕》中的泰阿剑、宿铁刀,《秦时明月》中的干将、莫邪,还有将金庸小说中武器拟人的手游《梦间集》等。
在古代中国,刀与剑早已不仅是杀伐利器,更是中国人信念的象征:仁爱、义战、理性、睿智和诚信,是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生。基于《中国刀剑》与《中国古兵器大全》二书,三文娱简单梳理一下中国古代刀剑的发展历史,另外,在《中国古兵器大全》中还涉及到棍、矛、戟、弓等多种古代兵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购买阅读。
先秦时期:钢铁刀剑出现
据考证,刀剑都是中国最早的兵器形态,刀作为工具先于剑出现,后来才改造为兵器。而剑的前身可能是短矛或者短匕首,用于攻击猎物。
夏是青铜时代的开端,而到商代则出现了青铜兵器,包括小型的刀、矛、戟等,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原青铜古剑,东周特别是战国结束秦统一六国之际,青铜兵器在种类、质量、产量上达到巅峰,铸剑工艺也已经完全成熟。
而冶铁技术掌握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钢铁生产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铁剑、钢剑登上历史舞台,河北易县出图的燕国铁剑,锋刃部分已经达到了今天高碳钢的硬度。不过,这一时期的钢铁刀却很少见,几乎没有史料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制,多种思想文化孕育而生,而与诸子百家们一同出现的,是英勇豪迈的剑客侠士。在这个时期,中国刀剑的形态、内涵与精神也逐步确立起来。
春秋铁剑
金柄镶绿松石铁剑 为春秋晚期铁剑,通体长35厘米。剑柄上镶嵌了绿松石,剑柄两侧各有5个突起,两两相对,有兽面纹饰。这种剑不适合战争,应为当时贵族的玩物或者装饰品。
战国钢铁剑
杨家山钢剑这是目前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钢铁剑,出土于湖南长沙杨家山,为春秋晚期产物,通体长38.4厘米,宽2-2.6厘米。从长度来看,这把钢剑还属于短剑的范畴,在战国早期,已经有批量的钢铁长剑出现。
秦汉时期:钢铁刀剑取代青铜刀剑
秦朝时冶铁技术进一步发展,但铁质品多为生产工具,很少用于制作兵器,秦军仍以青铜兵器为主。
西汉时期,为抵御匈奴入侵,汉武帝实行了盐铁官营。西汉中晚期,铁的产量激增,铁质兵器大量投入生产并广泛使用。西汉都城长安的武库遗址中,青铜兵器极少,不到出土的铁质兵器的十分之一。西汉晚期,无论从战场功能还是权力标志来看,钢铁剑已经达到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
至东汉时,冶铁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主要生产兵器、车马器和生产工具,并且转变为私营为主。在这个时期,低温炼钢法发明和推广使钢的运用变得广泛,钢铁刀剑因长度、强度、锋利度上的优势,已经完全取代了青铜刀剑。
汉刀
错金环首直刀 全刀长112.3厘米,宽约2.9厘米,最厚处9毫米,重960克,这种长度超过100厘米的刀基本是骑兵刀。环首长刀是汉代最主要的兵器之一,刀身平直狭长,部分略向内弧,刀首锻为环形。这把刀在刀背处有多个铭文,内容待考,环首内侧还发现错金纹饰,这些都是考证汉代兵器的重要资料。
汉剑
上海博物馆藏玉具剑 这把剑通长超过1米,剑身轻微锈蚀,剑茎扁平,为六面形,两条脊线平直整齐,而且剑鞘也得以保存。素装玉剑格,棱角分明,雕琢精细,勾连云纹剑璏。这把剑是典型的中原钢铁剑,通体修长,剑刃坚硬,根据玉具纹饰判断应为西汉早期中原贵族的佩剑。
魏晋南北朝:钢铁刀剑的发展
这300余年间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因此对兵器的需求更加旺盛。随着灌钢法的发明,钢铁兵器大量生产并投入战争,刀剑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提升,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这些高质量的刀剑兵器造就了这一历史时期激烈的战争。
在这个时期,除了大量典籍资料记载刀剑的材料、制作工艺、形制数量等方方面面,还有文人写的诗歌文赋来歌咏名刀宝剑。
不过奇怪的事,目前发现的产于这一时期的刀剑数量极少。
三国时期的刀剑
环首钢铁刀 这把刀通长107厘米,环直径8厘米,刀宽4里,厚0.5厘米。刀身平直,尖端从两边向中央收拢,类似剑锋。刀身窄、薄、轻,近背处开有细血槽,是罕见的带槽铁刀。
南北朝时期的刀剑
金铜装双龙环首刀 此刀通长119厘米,刃长68.3厘米,宽度为2厘米左右,柄长19.4厘米。铜鎏金环首透雕双龙衔珠图案,柄鞘有环形箍,铜质鎏金,装饰精美。
隋唐:钢铁刀剑的巅峰
隋朝结束了两个多世纪的战乱,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在这个时期,佩剑是舆服制度的重要一项,且基本不用于战场,而是在宫廷中盛行。
至唐朝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发展到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唐朝的军备和兵器也处于当时的世界前列,无论锻造技术、实战功能还是装饰艺术都达到世界巅峰水平。而这些刀剑又通过当时发达的对外贸易,传播到周边地区,对以日本、朝鲜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古代刀剑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刀剑开创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盛世,无论是悍勇武将还是文弱书生都为刀剑之间蕴藏的国人胸怀所感,正如李太白在诗中书写的情怀:“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精铁关。”
隋朝刀剑
白云隋刀 这柄刀平肩直身,窄刃厚脊,近背处开半圆凹槽,贯通刀身,形制是剑形直刀。血槽内错银云纹,均匀排列,因此得名“白云”。一字型护手及吞口,铁质错银鎏金,云纹飘逸,水晶刀柄阴刻龙纹,是目前存世品相最好的隋剑形刀。
唐朝刀剑
金错平脱横刀 此刀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柄长14.9厘米,鞘长39.1厘米,刃长35.2厘米,刀茎窄于刀身,前宽后狭,尾部开孔。刀柄用沉香木制成,刀鞘为黑旗,金银平脱唐花、唐草、流云、走兽等图案。这把刀既是武器,又是宫廷宗教仪式用品。
宋元:钢铁刀剑的成熟期
宋朝时期,开国后对军队实行中央集权制,而且对兵器制造业和军事装备实行集中管理和分类生产制度,因此“器仗铠胄,极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沈括《梦溪笔谈‧辨证一》)。宋朝也是人类史上最早使用火药兵器的时代,中国自此进入了冷热兵器并用的年代。
1206年元朝建立,广泛对外扩张,虽然这一朝代时间短暂,但是武力军备空前。
宋元时期,是我国冷兵器成熟的时期,刀剑形制也完全改变,宋朝的手刀和环直首刀成为后世宽刃大刀的前身,元式弯刀发展为曲刃明清佩刀。
不过,尽管军备发达,宋朝却两度被异族灭亡,军事力量的弱势与宋朝繁荣的经济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
宋朝刀剑
宋错银手刀 此刀尺寸较小,通体长不过半尺,刀茎短厚。刀背处阴刻卷云纹,近刀背处开槽,上下各有长平行细线装饰。刀根处假吞口错银,也是卷云纹饰。
浮雕铜装狮首剑格短剑 此剑厚脊短身,铜饰硕大,蝴蝶形云纹护手,长耳云头剑首。剑身宽仅五分,厚三分,长不到半尺。这把剑锻造非常精良,钢刃坚硬,铁质精纯。
明清时朝:钢铁刀剑的式微与最后的辉煌
明朝之初,火药迅速发展并广泛装备军队,冷兵器已经逐渐失去了绝对优势地位。明中晚期,西方先进的火器和制造技术传入中国,虽然明朝刀剑有较多的实物流传,而且不乏精品,但冷兵器正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刀剑进入式微时期。
清朝的刀剑包括入关前的满洲女真刀剑、前朝刀剑、清辖各边疆民族的刀剑、外国刀剑以及清朝自制刀剑。清初期,军队开始大量配备各种轻重型火器,但清朝坚持满族以骑射为本,要求弓马刀剑娴熟。至乾隆后期,冷兵器尤其是刀剑的制造步入历史上最后短暂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清政府攘外安内,刀剑功不可没。同一时期,西方列强早已淘汰了冷兵器,但中国却是冷兵器与火器长期共存,最后几乎同时走向消亡。
明朝刀剑
明中期错银八宝卷草纹饰装雁翅腰刀 此刀尺寸非常大,总厂96厘米,刃长77厘米,宽4厘米,刀头宽5.2厘米,厚0.8厘米。刀身两侧开双槽,槽深而且非常规整,线条平直流畅,直通雁翅刀头。刀镡背面及柄环和柄首错满卷草纹,错银保存完整。刀背厚重,有竹节纹饰。
明中晚期公卿佩剑 此剑全长96厘米,云芝剑挡,葫芦形三耳剑首,剑鞘全封边并覆铜,鞘首和鞘口造型夸张,工艺精美。全剑雕刻四爪螭龙图案,所有饰品装具均鎏金。
清朝刀剑
天字一号“炼精” 此刀为乾隆帝大阅佩刀,现在保留在故宫博物院中。但奇怪的是,此刀作为皇帝大阅佩刀计入《皇朝礼器图式》,但除刀鞘为贴金桃皮外,其他装饰器具如銎、琫、珌等形状制式却与规定不符。
清乾隆时期铁错银高阶职官佩刀 此刀为雁翎刀形,刀身材质精纯,刃口坚硬,为三面复合夹钢。刀身有三条血槽,线条利落,工艺考究。下血槽很短,与上槽回形相交。此刀极具时代特征,清职官刀主要集中在乾隆时期。